万维读者网 > 健康世界 > 正文  

失眠新救星,每周睡眠延长“一整晚”

www.creaders.net | 2025-07-09 16:22:18  健康榨知机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失眠是困扰现代人的常见问题,主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躺下闭眼后无法在30分钟内入睡)、睡眠维持障碍(夜间醒来2次及以上)、早醒、每周至少出现3次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5小时),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或日间的痛苦体验(疲劳、情绪低落或易激惹、躯体不适、认知障碍、焦虑情绪等)。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指出,中国有59%的成年人存在失眠症状,其中仅有不到1/5的人能享受完全正常的睡眠。这种夜间辗转反侧、白天精神萎靡的状态,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让患者陷入“越睡不着越焦虑,越焦虑越睡不着”的恶性循环,甚至由于严重的睡眠缺失降低警觉水平、引发恶性意外事故。

目前,失眠的治疗方法是在认知行为疗法基础上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传统的镇静催眠药物为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但存在改变自然睡眠结构、影响次日日间功能、长期使用容易产生依赖性等局限。

后来科学家逐渐发现,人的大脑中有一种叫做“食欲素”的激素,能促进食欲、引发进食行为,而食欲素神经元分管着促进觉醒、抑制快速眼动睡眠的多个不同大脑区域,调节食欲素的信号可发挥复杂的睡眠调节作用,从而为失眠治疗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食欲素分为食欲素A和食欲素B,分别与食欲素受体-1和食欲素受体-2结合。食欲素受体-1主要调控情绪和成瘾通路,单独对睡眠作用小;食欲素受体-2是调节觉醒和非快动眼睡眠(即NREM/慢波睡眠,由浅入深的睡眠阶段)的关键受体,而它与食欲素受体-1在调节REM睡眠方面还具有协同作用。

通俗来说,食欲素就像两拨“生活小管家”,它们每天都会来按两个“门铃”(食欲素受体A和B),向我们的大脑传递“醒醒,该吃饭了”的信息。科学家发现,食欲素严重缺乏时,不只导致“不想吃饭”,还会导致“长睡不醒”,即发作性睡病(表现白天难以控制的嗜睡),并让大脑突然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即REM/快波睡眠,睡眠周期中做梦最多的阶段),从而在清醒状态下突然睡倒在地(猝倒)。

食欲素缺乏导致过度嗜睡当然是不好的。但反过来想,食欲素活跃也会导致失眠。如果只是某段时间把“门铃”封锁、减少食欲素的“叫醒”次数,能不能让失眠的人睡得更好呢?

在这一思路下,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应运而生。

2025年6月20日,一款名为盐酸达利雷生片的新一代抗失眠药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成人失眠患者,且未被作为精神药品管制。

图片

达利雷生属于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它能同时与A、B两个食欲素受体结合,阻断食欲素对受体的激活,让大脑在药效产生的这段时间内无法被食欲素“叫醒”,从兴奋状态平静下来,自然而然地进入睡眠状态。与传统镇静催眠药“削弱多条清醒维持信号、降低外界刺激引发的觉醒反应”的作用方式不同,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只对食欲素这条信号通路进行精准调节,而不影响大脑其他正常功能,所以不会有次日残留、对认知和呼吸影响较小。

达利雷生的疗效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了验证。此前一项3期关键性临床试验显示:在治疗的第1个月及第3个月,达利雷生较安慰剂显著改善了患者入睡、睡眠维持及自我报告的总睡眠时间,且不改变睡眠结构。

具体而言,每晚服用50 mg达利雷生3个月后,患者的入睡时间(持续睡眠潜伏期)缩短了超半小时(34.8分钟),夜间醒来时间(入睡后醒来时间)显著减少了近半小时(29.4分钟),自我报告的总睡眠时间增加了近1小时(57.7分钟)——这意味着,患者每周相当于多出了一整晚(近7小时)的优质睡眠。此外研究还证实,长期使用达利雷生不会导致身体依赖,停药后也不会出现反跳性失眠(因突然停用安眠药引发的睡眠紊乱症状)等戒断症状和药物滥用的情况,显示出良好的安全耐受性,且支持长期用药。

图片

另一项在206名中国失眠患者中开展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也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每晚睡前服用一片达利雷生,可以显著改善失眠患者入睡用时、夜间觉醒时间、主观总睡眠时长等多项睡眠指标,同时安全耐受性良好。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它不改变自然的睡眠结构,而且半衰期(即机体内药物浓度经过代谢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与发挥药效的时长有关)刚好为8小时,符合人体正常睡眠生理周期,患者在第二天醒来时感觉神清气爽,没有传统安眠药常见的“宿醉感”、昏睡感,不影响白天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睡眠占据了我们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质量却常常被忽视。达利雷生的问世,不仅为长期受失眠困扰的人群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更让我们看到了失眠药物治疗领域从“粗放抑制”到“精准调节”的进步。

当然,任何药物都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仍然是改善失眠的基础。随着对睡眠机制认识的深入和更多创新药物的开发,相信未来,人们将能够更好地享受高质量睡眠带来的健康与活力。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丢人!华为余承东:已进公安局自首
2 习近平到山西,这件丑事被彻底隐瞒了
3 眼下北京的情况愈发不妙
4 影片疯传引联想 官媒慌了!
5 川普话音刚落 暴涨开始了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