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自从人类基因组首次测序成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基因是生命的蓝图;但专家们现在认为,现实要复杂得多、也更美丽得多。
英国科普作家菲利普‧鲍威尔(Phillip Ball)在一本名为《生命如何运作:新生物学用户指南》(How Life Works: A User’s Guide to the New Biology)的新书中写道,基因被认为是生命机器中坚不可摧的齿轮,而这一现代概念其实与遗传学家多年研究后得到的认知并不相符: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谜团,编码它的基因就是这个谜团的神秘而混乱的工具。
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的对该书的评论中,英国生物学家丹尼斯‧诺布尔(Denis Noble)引用了其科学作家同事的话说,将生命比作机器的概念是一个“懒惰的比喻”。新书作者鲍威尔碰巧是《自然》杂志的长期编辑。
鲍威尔坚持认为,这种无序性使蛋白质成为“多功能沟通者”,但也使其在将基因当作生命“蓝图”这样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中变得捉摸不定。
诺布尔举了一个例子:人体中有近 300 个基因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的风险相关,这不禁让人怀疑,精神疾病是否真的与遗传风险这个简单化的概念相关。因此,人们会回到先天与后天的争论(nature versus nurture argument),即到底是先天条件还是后天环境导致了精神疾病。从母亲的饮食到是否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地区,这些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环境风险因素,你开始看到基因表达并不是一个简单粗暴、一成不变的开关。
两位作家都认为,不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生物学的看法。相反,科学家需要帮助公众理解,基因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概念,而是构成变幻莫测的生命的组成部分。
最终,正如诺布尔引用鲍威尔的话那样,“我们正处于对生命如何运作进行深刻反思的开端。”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四中全会现场 惊人一幕曝光 |
| 2 | 谜底揭晓!四中全会公布出人意料 |
| 3 | 四中落幕军委变动 习近平张又侠谁赢了? |
| 4 | 央视抬高胡春华 风头力压王沪宁 |
| 5 | 中共四中全会闭幕 高层变局揭盅 中委大塌方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