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长期不太联系的三姨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能不能到我们医院来“输个液”?
我赶紧问她有什么不舒服?
她说没什么不舒服,就是慢性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想来输液“通通血管”!
在小诊所里经常会有这样的说法:“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每年要输液2次”。血管里面有垃圾,拿生理盐水或葡萄糖输液每年通一通、涮一涮,血管里的垃圾和血管壁上的垃圾就能被清除掉。美其名曰“活血化瘀、抗血栓、促进血液循环”。
可惜三姨那边的口气,完全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她的回答很平静:“知道了,知道了”,然后没说两句就挂了电话。
三姨大概心里想:“肯定是怕我给你添麻烦,我自己到别的医院去输液还不行么?”
真是没想到,这种谣言已经开始侵害的我家人!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谣言?
中老年人如果长期血脂高,的确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上的斑块沉积,血管变得越来越细,容易堵塞。你一定见过战争电影中动脉血管破裂的场景,一旦血管破裂,血会喷得几米高。即使这样的“高流速”,依然会形成血栓,往静脉中输一点液体,怎么可能起到预防血管堵塞、通血管的作用呢?
通过输液来通血管只有一种可能!
就是溶栓。
当血管急性堵塞的时候,临床上我们会给患者输入溶栓剂,比如链激酶、尿激酶等。刚刚形成的血栓,可能会被溶栓剂“溶化掉”,但是这样的溶栓也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就是导致身体其它地方容易出血,流血不止。
而且溶栓只在血栓发生的几个小时内有效,时间长了,就完全没用了。所以“半年要输一次液”,纯属无稽之谈。
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包括输液带来的并发症。早在2016年,国家卫生部门就已经全面叫停门诊输液!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无稽之谈”却根深蒂固的埋在中老年人的心里呢?
我们知道,很多小诊所、小医院长期缺乏病人。患者真正出现了血栓,他们又治疗不了。于是乎,只能开始忽悠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没事就去吊吊水。这种行为持续许久又传播广泛,甚至让很多基层医院的医生都信以为真。
其实,目的只有1个,就是赚钱!
如何辨别一家医院是正规医院还是无良诊所,看一看他是否接受这种专门“输液”的病人,一定不会错!
那么如何科学的“通血管”呢?
其实,血栓一旦形成,就很难“再通”。除了刚才说的溶栓之外,如果血管被堵的太厉害,我们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动脉内膜,让血管再流通起来;或者放入支架,把血管撑开。但这都是治标不治本,人体的血管何其多,通过手术只能处理掉个别大的血栓。
那么想要“通血管”,最重要的方式,还是预防。
首先,控制血压、血糖、降低血脂。那么减肥、戒烟、戒酒应放在首位,停止一切“高危”行为。
其次,若有心血管疾病,预防血栓可通过强效降脂、抗血小板形成以及神经内分泌调节。
对于已经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使用临床上已经收效的药物,主要有3种药物:他汀类降血脂,可以减少动脉斑块的形成;阿司匹林则能够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可舒张血管,减少缺血症状。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健康教育。很多中老年人,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都是通过街头巷尾、街坊四邻、甚至是不正规的小诊所、小医院。
这些渠道获得的信息专业性是非常低的,充满了无稽之谈和害人不浅的谣言,更不要提很多小诊所就是专门“骗钱”。但是,人若在这个环境里泡久了,再荒谬的谣言,也会让他们信以为真。
身为医生,我自己的亲戚朋友,生病了不愿意听我的“忠言逆耳”,而是和街坊四邻议论养生偏方,或是喜欢在朋友圈分享“XX这样吃,可以包治百病”的大有人在。
真的很无奈,而且和我一样无奈的人,一定也不在少数。想要有科学的健康观念,必须从自己做起,才能影响到身边的人。
我的科普内容哪怕只能多影响一个人,也不枉费我的一番心血。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北京拉拢无效!他宣称绝不与中国为伍 |
2 | 元老太子党联手废习 他受命料理后事 |
3 | 患癌的人越来越多 医生提醒:2种蔬菜最好 |
4 | 北京惨了!铁杆变脸向川普递上投名状 |
5 | 官方文件流出!小弟要跟紧川普 习近平急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