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烧了!很难受,怎么办?”“当然吃退烧药了。”这几乎是所有人的答案,但是这样做真的对吗?
日前,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简称“生化与细胞所”)陈剑峰研究组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作出全新阐述。最新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免疫学权威期刊《免疫》上。该发现让我们对发热的作用和退热药的使用有了全新认识,得到国际广泛关注。
研究组研究发现,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及以上水平时,会促进免疫细胞中的一种名为“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蛋白质产生表达。而在免疫细胞表面,有一类名为“整合素”的细胞黏附分子,它负责免疫细胞在血管表面的停留(黏附)、爬行(迁移)和渗出血管等过程。在受到热刺激后的免疫细胞中,Hsp90会被招募到细胞膜上与alpha4整合素“结合”。
这一过程会大大加速免疫细胞“运动”(黏附和迁移),使它们可以快速赶往感染部位的淋巴结和组织。如果人为破坏Hsp90与alpha4整合素的“结合”,会导致动物实验中的感染小鼠死亡率大大增加——这说明发热可以通过以上机制有效清除感染。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体温达到38.5℃以上,才能诱导Hsp90的表达,说明发热对感染清除的促进作用要达到高热才能被启动;另外,一旦Hsp90被成功诱导,即便体温回归正常水平,它的表达也可以维持约48小时。因此,在发热一段时间后,完全可以采用退热药降温,并不会影响发热对免疫细胞黏附与迁移的促进作用。目前,研究组的研究提示,高热6小时可以有效诱导Hsp90的表达。他们正在研究能否缩短高热时间,让免疫系统在更短时间内“开足马力”。
那么,“发烧了!该怎么办?”正确的做法应是——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病人体温维持在38.5℃以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吃退烧药。这样会极大促进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清除,同时,降温后也不影响此前发热对免疫细胞黏附和迁移的促进作用。
此外,研究组正在尝试在免疫细胞中利用基因工程手段直接提高Hsp90的表达,来促进免疫细胞的运动能力,以此清除感染,以及加强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或者破坏Hsp90与alpha4整合素的结合,来抑制机体异常免疫反应,这可能用于治疗或减缓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疾病。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戏剧性逆转,中南海怯阵 |
2 | “嫂子揉面”全网疯传 网:这是揉面还是勾 |
3 | 习此行恐不利,不详信号传来了 |
4 | 罕见!中国现任省长落马 重击习近平忠仆 |
5 | 川普突然语出惊人 发出警告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