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眼下,正是食用坚果的好季节。其中,民间称为“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的花生,更是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不少人都听说过花生有清除血管垃圾和软化血管的作用,这是真的吗?
花生虽然属于高脂肪食物,但它的脂肪酸构成较合理,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0%。这些成分对血脂调控起到有利作用,可促进胆固醇形成胆固醇酯,实现脂质正常运转和代谢。
花生中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卵磷脂,它是生物膜的构成成分,还是脂蛋白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像小船一样促进脂肪和胆固醇合理转运与代谢,防止过多胆固醇和脂肪沉积在血管壁。此外,花生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胆碱、B族维生素、钙、钾、镁等都有利于保护血管。
国际医学期刊《卒中》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相比不吃花生的人,平均每天吃4至5颗花生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13%,中风的风险降低20%。该研究认为,花生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其中,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血压和血糖水平,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则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水平,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有一定作用。
实际上,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数据仅显示了适量吃花生与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有关,并没有明确表示吃花生就能直接减少这些疾病。
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它主要通过受访者回忆来统计吃花生的量,存在误差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没有考虑花生是油炸还是水煮,是否加糖或盐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因此不能单看研究结论就认为多吃花生一定对心血管有益。
另外,不少人认为花生泡醋营养价值更高。其实,醋泡花生与普通花生相比,并不会有更多独特的营养,只有味道上的改变。醋可以消除一部分因花生高油脂带来的油腻感,还可以刺激唾液分泌,能够有效提高食欲,起到开胃效果。

虽然花生的“好”脂肪占比高,吃花生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但高尿酸及痛风患者、慢性肾病患者、肝胆疾病患者、肥胖以及血脂异常的人群等需要注意,尽量少吃或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