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健康世界 > 正文  

人到中年突然消瘦 谨防是这8种疾病发出的信号

www.creaders.net | 2025-11-26 23:12:40  春雨医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我们知道,超重与肥胖会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的患病风险。

而人到中年,一般更容易“发胖”,也就是“中年发福”现象。究其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代谢率逐渐下降,能量消耗减少,容易导致体重增加。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日积月累也有影响,比如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所以才有一句俗话——“千金难买老来瘦”。

然而,计划之外(不是有意减肥)的“突然消瘦”,并不一定是好事,反而可能提示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医学上有一个称呼,叫“非自愿性体重减轻”。

非自愿性体重减轻,本身意味着什么?

从当前总体的数据来看,非自愿体重减轻意味着死亡和骨折风险提高。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住在养老长期照护机构里的老年人出现非自愿的体重减轻,提示死亡风险提高。

体重减轻还与营养吸收不良有关,而人骨在营养不良的时候就容易骨质疏松、甚至折断,肌肉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一旦需要长期卧床,患者的身体状况与生活体验就有可能急转直下。

非自愿性体重减轻可能有哪些原因?

简单地说,就两类情况:吸收得少,或消耗得多。以下几种疾病都是常见原因。

1. 癌症

说到消耗,就不得不提癌症(恶性肿瘤)。癌症是引起体重短时间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占非自愿性体重减轻的15%-30%。

当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开始不受控制地疯狂分裂时,就会掠夺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来支持这种细胞增长。肿瘤还会影响身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引起代谢异常,导致消耗增加。

与此同时,很多癌症患者都出现了味觉改变,部分患者会失去食欲,导致吃得更少。就年龄来说,50岁往后,是癌症高发的年龄。

2. 糖尿病

糖尿病,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当然,现实中一些患者的症状往往并不会这么典型。

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机体不能合理利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因此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哪怕吃得更多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提到,年龄≥40岁,是糖尿病高危因素之一。

3.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就是俗称的“甲亢”,是指甲状腺过于“亢奋”,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甲状腺素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刺激机体加快代谢速度,代价就是需要机体消耗更多的能量。尽管患者吃得更多,但消耗的能量也多了,人体的能量储备减少了,体重就减轻了。

但这种“吃得多还变瘦”的状态是一种病理表现,并不值得羡慕。对于成年人来说,过量的甲状腺素还会导致心跳加快、疲劳、焦虑、失眠等问题;如果情况严重,甲亢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甲亢的高发年龄为30~60岁,女性高于男性,但也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4. 抑郁症

精神问题也可能导致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比如抑郁症。

抑郁症可以影响食欲、能量摄入和代谢,从而导致体重降低。大多数人在发生抑郁症的时候会失去胃口,食欲减退并感到厌食。心理上的疲劳和压力,也可能导致人们忽略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吃得随意,“糊弄对付”下就完了,也可导致体重减轻。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某些抑郁药物也可能影响胃肠道的运作和食欲感受,间接影响体重的控制。因此,如果有这方面的困扰,请及时听听医生的建议。

调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达到4.7%。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同时患上抑郁症的几率也比常人更高,这些都是中老年高发的慢性病。

5.消化性溃疡

常见的消化性溃疡有两种: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会导致消化道黏膜受损,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同时,患者常常伴有厌食、疼痛等症状,难以好好吃饭,导致身体缺乏充足的营养供应。

消化性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居多,男性比女性更多。

6.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以慢性肠道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类型。这是一组少见而复杂的疾病。

注意,这里的“炎症”并不是感染导致的。炎症是一种生理反应,是机体对于损伤组织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而“感染”则是外源性的。

炎症性肠病可导致各种不适症状,例如腹泻、腹痛、疲劳、贫血、食欲减退等。此外,炎症性肠病患者普遍会出现消瘦的情况。原因有多个方面:

首先,炎症会破坏黏膜,影响肠道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其次,慢性肠道炎症还会引起代谢紊乱,导致能量消耗增加;

频繁的腹痛、腹泻也会影响人的食欲。

首先,炎症会破坏黏膜,影响肠道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其次,慢性肠道炎症还会引起代谢紊乱,导致能量消耗增加;

频繁的腹痛、腹泻也会影响人的食欲。

此前很多人认为,炎症性肠病不容易找上中老年人,似乎身边认识的患者都很年轻。然而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可能呈“双峰”,50-80岁可能是第二个发病高峰。

7. 肺结核“复燃”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疾病,过去叫做“肺痨”,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大量感染者。

肺结核的“复燃”是指经治疗曾经痊愈或基本痊愈的患者重新出现病情的现象。患者最初可能只是出现轻微的症状,但是之后症状会逐渐加重,如咳嗽、咳痰、胸痛等,甚至还可能出现血痰。

要注意的是,没有食欲、消瘦是这一类结核的常见特征,一些患者甚至并不觉得有其他不舒服,只是觉得“最近瘦了”。因此,有肺结核病史的如果出现体重短时间内显著减轻,就要就医了。

8. 长期酗酒导致的胃肠道疾病

酒精含有热量,而酗酒会导致胃炎,这些都会减少人体对食物的兴趣;人的消化吸收与小肠绒毛上皮息息相关,而酗酒则可能导致肠黏膜糜烂、绒毛上皮脱落……

此外,经常大量饮酒与多种癌症、肝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有关,与身体健康可以说是“处处对着干”。如果能做到少喝或不喝酒,不少疾病都会远离你。

除了这些,还有吸收不良、其他病原体感染等问题导致的突然消瘦,这里不再一一展开。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突发!川普:习近平已经同意了
2 军方传来惊人消息
3 中美再传重磅消息
4 军报最新发文 罪名更严重了!
5 突发!党媒连夜撤稿 北京匆忙转舵
热门专题
1
俄乌战争
6
四中全会
11
中共两会
2
中日关系
7
美伊冲突
12
大S
3
中美冷战
8
以伊战争
13
洛杉矶大火
4
万维专栏
9
何卫东
14
叙利亚
5
川普
10
AI
15
苗华被抓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