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杭州近日出现一起罕见的“炒饭症候群”病例,一名姚姓男子(化名)因食用以隔夜饭制作的炒饭,餐后出现剧烈腹痛、呕吐与休克,被紧急送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所幸在ICU治疗后脱离险境。
据《健康杭州》报道,姚男为图方便,将已在冰箱中存放两天的剩饭重新炒制食用,不久后便出现严重不适。当地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评估病情危重,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转院。送达医院时,姚男已面色惨白、呼吸困难并陷入休克。经医护团队全力急救后,最终恢复意识。
据院方说明,姚男确诊为由“蜡样芽孢杆菌”感染所致的“炒饭症候群”。该菌常见于米饭、炒饭等淀粉类食品,在室温环境中容易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即使再次加热,也难以完全消除细菌与毒素。人体若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可能引发剧烈呕吐、腹泻,严重者更会造成肝肾衰竭甚至死亡。
医生提醒,蜡样芽孢杆菌中毒在夏秋季节特别常见,除了隔夜饭之外,面包、酒酿等淀粉类食品也属高风险族群。这类污染往往无法从气味或外观判断,让防范更加困难。
专家同时警告,除了剩饭外,以下几类食物若存放过久也不宜再吃:
绿叶蔬菜:烹调后若放置过久,易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常温25℃放置24小时后,其含量可达中毒剂量的一半,严重者恐致命。
海鲜产品:虾蟹等若保存不当,细菌会快速繁殖产生毒素,影响肠胃与肝肾功能。
木耳、蘑菇:泡发或煮熟后若放置过久,可能生成亚硝胺及米酵菌酸毒素,严重可导致中毒死亡。
溏心蛋:半熟蛋未完全杀菌,易孳生沙门氏菌等致病菌,久放后食用恐危害肠道健康。
专家呼吁,剩菜剩饭若无法当天食用,应尽快冷藏并彻底加热后食用;若气味或颜色异常,宁可丢弃也别冒险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