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健康世界 > 正文  

熬过低谷期的人 为何都变得沉默寡言了?

www.creaders.net | 2025-10-23 16:35:33  洞见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这些年,我越发赞成一个观点:人这辈子,没被现实打趴过,就永远学不会闭嘴。

在没有经历低谷前,总以为能说会道是本事,事事争个明白才算赢。

但真正被生活摁在地上摩擦过的人,才会懂——话越多,越廉价。

那些掏心掏肺的倾诉,在别人耳朵里不过是闲话一场;那些声嘶力竭的辩白,在旁观者眼里不过是笑话一桩。

熬过来的人,早就把嘴缝了一半,学会了沉默寡言。

01

人这一生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突然摔进那个见不到光、没有掌声、连安慰都稀缺的角落。

落魄失意、举步维艰时,很多人满心期盼着能有贵人指点迷津,或是渴望亲友伸出援手。最后,等来的却是冷脸和伤害。

四周全是冷漠的目光,崩溃痛苦、求助无门,仿佛被整个世界抛弃。

为什么熬过低谷,人就变沉默了?

因为独自熬过低谷期的人,深刻体会到了人情的冷漠,彻底放弃了对人性的幻想。

他们不再渴望得到任何人的同情和帮助,知道靠谁都没有用。

三茅网有篇报道。

张亮曾是某房产销售主管,那时的他性格爽朗,会议室里总能听到他高谈阔论的声音。

然而前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他失业了。

紧接着父亲重病,急需高额医疗费。

失业后的房贷、父亲的医药费,一下子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放下尊严向亲友求助,换来的却是世态炎凉:

有人视若无睹,有人百般推诿,更有人恶语中伤。亲戚们也换上一双冷眼,将他视作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之后,他靠努力找到了新工作,虽收入微薄,他却格外珍惜,只为尽快偿清债务与医疗费。

经过两年埋头苦干,他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经济状况也开始好转。

经历了这些人生低谷后,他的性格变了。

他变得沉默,聚会中也常常安静倾听,很少主动发言。

他说:经历这一切后才懂什么是人情冷暖,很多事终究只能靠自己,多说无益。

人在落魄时,曾经称兄道弟的朋友,突然变得陌生;曾经嘘寒问暖的亲戚,开始避而不见。

甚至连最亲近的人,也可能在现实面前选择离开。

当你尝尽了社会的无情、金钱的压力和人性的凉薄,你就会明白,别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自己有把伞。

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最终都会变得寡言。

沉默,不是无话可说,而是看透了世态炎凉。

02

作家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里,有个故事令我印象很深。

杨百顺的妻子跟人跑了,他满肚子委屈想找人诉说。

可街坊邻居听完,要么敷衍几句,要么转身就传成了笑话。

最后,他只能对着牲口棚里的老马倾诉:“你懂我吗?你也不懂。”

成年人的世界,理解是意外,不理解才是常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喜,你的痛苦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琐碎的噪声。

我有个朋友叫老张,曾是个话痨,聚会时永远是气氛担当,在朋友圈里经常发表高见。

去年创业失败后,他却像变了个人,微信头像常年灰色,朋友圈仅剩一条横线。

有次约他吃饭,整个人瘦了一圈,全程话都很少,眼神却比从前沉稳许多。

我打趣地说道:现在装起深沉来了,都不说话了。

他嘿嘿一笑,淡淡地说:有些事,说多了矫情,不说又憋屈,不如沉默。

起初,他创业不顺利,也曾四处倾诉,可得到的回应大多是:

“创业本来就有风险,看开点。”

“你这不算什么,我认识一个人亏得更多。”

“别矫情了,重新开始不就行了?”

后来,他干脆闭口不谈,独自消化。

如今他的事业渐渐步入正轨,但话比以往更少了。

人在熬过低谷后,倾诉欲会一点点消失,因为你渐渐明白,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

《道德情操论》中写道:纵使你万箭穿心,痛不欲生,对别人而言也不痛不痒,这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

你失业了,别人安慰你“工作再找就是”;你失恋了,朋友劝你“下一个更好”;你负债累累,亲人叹气“想开点”。

你的痛,别人不知,你的苦,别人不懂。

熬过低谷后,才会发现:很多事情无人可说,无处可说,也不必再说。

与其向别人诉说苦楚辛酸让别人嘲讽笑谈,不如选择沉默,学会闭嘴,在孤独中自愈。

图片

03

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这样一段话:

“那些熬过低谷的人,都学会了过滤社交,以前可能为了合群硬着头皮跟不熟的人找话题、陪笑脸。现在宁愿窝在家里看会儿书,也不想去酒局上虚与委蛇。

不是他们变冷漠了,只是把曾经用来合群的精力,都放在了更重要的事上。”

熬过低谷的人最明白,朋友圈的热闹是一时的,自己身上的真本事才是长久的。

没有实力支撑,人脉不过是虚妄,热闹也只是假象。

我认识一个朋友,曾经是一本杂志的主编。

10多年前,她凭借光鲜靓丽的主编名片,成为当地时尚宴会的常客。

她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一堆请帖。在不断赴宴中,她积累了不少人脉。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纸媒的影响力一天不如一天。

前些年,杂志停刊,她因此失业。

她以为靠过去的人脉,就能拿到高薪职位,实现完美再就业。

但没想到的是,当得知杂志停刊,那些高端宴会,纷纷向她关上了大门。

后来她通过在传统媒体积累的经验,开始转型新媒体创业,慢慢地事业有了一定的起色。

如今,她不喜欢交际,不喜欢多说话,有人去拜访她,她也是能推就推。

她将全部的精力聚焦于自身,用来读书、锻炼身体,以及思考公司的新业务。

有人说,她性格变得孤僻了。

但我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经历过低谷的人都知道,孤僻背后藏着的不是冷漠,而是终于看清了社交的本质:

成年人的世界里,感情易碎,利益长存,只有握在手里的资源、能交换的筹码,才是立足的根本。

作家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谈到,他刚毕业时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每天焦虑得睡不着。

面对人生的低谷,他放弃所有社交,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每晚雷打不动学编程2小时。

三年后,他成了新东方名师,出版了多本畅销书。

如今,他也很少参加聚会,话也不多,大部分精力都用来提升实力,积累价值。

特别赞成一个观点:低谷教会了人能量的宝贵。

每一次社交,每一次交谈,都是在消耗着有限的精力。

那些熬过低谷的人,不喜欢社交,不喜欢说话,而是在无人看见的角落里,默默地打磨自己。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成熟?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主人公安迪用19年挖通地道,却从未向任何人提起。

当他爬过幽长黑暗的污水管,在暴雨中张开双臂时,所有沉默都有了答案。

沉默不是认输,而是蓄力;寡言不是冷漠,而是看透。

如果你也曾被冷眼伤过,被冷漠刺痛过,别难过,这不是你的错。

那些打不倒你的冷漠,终将成为你沉默的力量。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美伊冲突
11
大S
2
中美冷战
7
以伊战争
12
洛杉矶大火
3
川普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万维专栏
9
AI
14
苗华被抓
5
俄乌战争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