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健康世界 > 正文  

吃药喝水没做对 白花钱还伤身体

www.creaders.net | 2025-10-19 15:36:20  健康小课堂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药物都需要用水送服。服药时,用水看似简单,实则关乎药物吸收和安全性。不当的用水方式可能导致药效改变甚至引发不良反应,因此了解服药用水的正确方法尤为重要。

01

用水量因药而异

用水太多或者太少都不适宜药物起作用,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一般的口服片剂,通常用150至200毫升水送服即可。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种特殊情况:

1、需要大量饮水的药物(大于200ml):例如某些抗菌药(如左氧氟沙星、磺胺类)服用后需大量饮水以预防尿路结晶,减少肾损伤;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服用后通过饮水加速代谢物排出,保护肾脏。另外对于刺激食道的药物(如阿仑膦酸钠)饮水有利于避免药物滞留腐蚀食管。

2、需要少量饮水的药物:有些药物服用时饮水过多反而会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例如舌下含服的硝酸甘油,饮水会冲淡药效,降低其发挥作用的速度。对于止咳糖浆类药物,服用后也不宜大量饮水,以免稀释药物,减弱其对咳嗽的缓解作用。此外,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在服药后1小时内尽量不要饮水,以免冲走保护膜。

02

水温要适宜

避免破坏药效

有些人喜欢用50-6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服药,但并不是所有药物都适宜用热水送服,部分药品遇热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疗效。禁用热水(>50℃)的药物主要包括:普通胶囊剂不能用热水送服,这是因为热水送服会使胶囊快速溶化,胶囊外皮极易黏在喉咙或食道里,从而减弱或失去胶囊应有的作用。所以在服用胶囊的时候,以凉开水或温开水为宜。

另外,有些药物遇热容易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这些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含有消化酶类,包括多酶片、胰酶片、胃蛋白酶合剂;含有活性菌类,如乳酶生中含有乳酸杆菌、妈咪爱中含有枯草杆菌,遇热后活性菌会被破坏;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 B1、B2等药物,受热后容易被氧化破坏而失效;我们常用的止咳糖浆,如果用热水服用,糖浆黏稠度会降低,不能在咽喉部形成保护膜,进而影响疗效。很多抗菌药物,对热不稳定,也最好不要用热水冲服。

03

药物对水质有要求

这些“水”不能用来服药

1、矿泉水服药要谨慎

矿泉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金属离子,例如钙、镁、铁、锌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它们对药物发挥药效有一定的影响,有时反而会使药效降低。例如多价金属阳离子可使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的抗菌作用减弱,甚至使强心苷类药物毒性增加。

图片

煎煮中药时更不能用矿泉水。首先,绝大多数矿泉水属微碱性,可能与酸性中药发生反应;其次,常温下矿泉水中钙、镁呈离子状态,极易被人体吸收,但是熬药煮沸时钙、镁离子易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析出,这样既丢失了钙、镁等微量元素,又可能与中药里的其它成分生成沉淀物。因此,煎煮中药和服用用水送服的药物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含有矿物质和金属离子的水。

2、服药的禁忌饮品:

茶水/咖啡:茶水中含有鞣酸、咖啡因等成分,咖啡中含有较多的咖啡因,这些成分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例如,茶水中的鞣酸可能减缓药物的吸收速度,而咖啡因则可能刺激神经系统,加重某些药物引起的兴奋或失眠症状。

图片

图片

果汁/碳酸饮料:果汁和碳酸饮料含有大量的果酸和碳酸,不仅会与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影响药物的吸收。

图片

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离子可能与某些药物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复合物,从而降低药效或引起不良反应。例如,牛奶与某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类结合后,会阻碍药物的吸收,导致治疗效果下降。

图片

酒精:酒精会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例如,酒精可使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的患者出现低血压、低血糖反应,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在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时,饮酒可能增加肝脏毒性。抗菌药物如头孢类、甲硝唑等与酒精结合,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出现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3、特殊禁忌:

西柚汁:抑制肝药酶,导致药物在体内浓度升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例如,服用降压药、降脂药、抗心律失常药时若同时饮用西柚汁,会影响药物代谢,增加毒性风险。

图片 

含酪胺食物(如奶酪):与某些降压药或抗抑郁药同服时,酪胺会促使体内血压急剧升高,严重时可能引发脑出血或高血压危象。

图片

因此,在服药期间,正确用水是安全用药的关键一环,忽视细节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在服用药物前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本身的特性和与之搭配的饮品和食物影响。对用药方式存疑时,及时咨询医生或者药师。最后提醒大家,服药时务必避免随意搭配饮品,选择安全、适宜的水是关键。尤其对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更应提高警惕,确保用药安全。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美伊冲突
11
大S
2
中美冷战
7
以伊战争
12
洛杉矶大火
3
川普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万维专栏
9
AI
14
苗华被抓
5
俄乌战争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