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出行过的朋友,可能都有类似的体验:
自驾出行,说好要陪主驾聊天,结果撑不过半小时就困到不行。
坐高铁大巴,更是睡睡醒醒、点头点一路,甚至还得设个闹钟确保自己在下车前成功苏醒。
出行状态 belike:
我请问呢:平时想睡都睡不着,为啥一坐车就会自动进入睡眠模式?
例如为了赶车而早起要补觉、路上实在太无聊、耳边说话的白噪音、被窗户遮挡的昏暗光线、终于不用想工作的松弛感……犯困的原因千千万,除了家里那张床。
在种种影响中,确实有一些车里特有的因素,从你坐上车的那一刻开始,可能就在施下“催眠”魔咒——
车辆启动后
相当于一个催眠摇篮
不管什么车,行驶的过程中,都难免和地面 / 轨道摩擦产生振动、摇晃。
这种轻微振动,虽然频率不高,但是非常催眠。
你以为:上 车 了 🚗
实际上:上 床 了 🛏️
科学家模拟车辆行驶中产生的振动,进行了人体实验[1],发现:即使是身体健康的大学生,也会在车辆振动中“被催眠”。
短短 15 分钟就出现了明显的困倦,比坐着发呆还容易犯困。不知道啥时候眼睛一闭一睁,就会进入梦乡。
这种催眠效果,就连精神高度集中的驾驶员本人,都扛不住。
很多专门针对驾驶员的研究都发现:振动会在 15~30 分钟内逐渐给驾驶员带来困倦感,30 分钟后警觉性会出现显著下降。
很多驾驶员,看似清醒、能够清晰感知周围的环境,实际上对驾驶环境的快速反应能力已严重受损。大量研究数据已经证实:疲劳和困倦是交通事故的一大原因,占比高达 2%-21%。[4]
真心建议各位国庆驾车出行的司机朋友:为了保障安全,出发前一定要睡饱睡足,旅途中最好驾驶 2 个小时左右就休息一下,最长连续驾驶千万不要超过 4 小时。
驾驶员尚且如此,更别提无需集中精神的乘客了,低频振动 + 微微倾斜的舒适椅背,车辆就是一个巨大的催眠摇篮!
碰上长时间运行、车里人员密集却无法开窗通风的时候,空气里还会自带催眠成分——
车内空间密闭时
二氧化碳太多,让人嗜睡
车里的环境简单说就是:一群人被塞在狭小封闭的空间里。
无色、无味、无臭的二氧化碳,在人类的一呼一吸之间就会变多,悄悄影响我们的生理状态。
研究发现:当环境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1000~4000 ppm 时,人们就会开始出现嗜睡等症状。密闭不通风的车厢,恰好是二氧化碳浓度暴涨的绝佳环境。
无论是开车上高速不方便开窗,还是乘坐窗子焊死的公共交通,都可能存在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情况。
研究人员监测了三辆 43 座景区观光巴士车发现,运行过程中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均已超过 3000 ppm。乘客越多、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催眠效果越好。
社交平台上也有博主实测过,高铁车厢满座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在 1400+ ppm,同样处在让人犯困、嗜睡的区间里。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空气之眼
环境如此,旅途中难挡困意、呼呼大睡,也在所难免。
自驾堵在路上的时候,倒是可以多开窗吹吹自然风稀释了二氧化碳,自然能有效缓解困意。
但如果遇到堵车时间过长,或是长途出行的情况,那更是会让你累到不得不睡。
坐车时间一长
身体比你想得还要累
长时间坐车,看似啥也没干,其实身体还在加班加点干活。
首先是大脑还在忙着处理信息。
人体的大脑里有个前庭系统,它主要负责感知自身平衡和空间方位。坐车时的颠簸和方向转换,会让前庭系统不断发射让你保持平衡的信号。
但同时感知你运动状态的还有中枢神经和视觉系统,它们会认为你是静止状态,尤其是你盯着不动的物体(手机)看时,于是就形成了“感觉冲突”。
不断处理这种冲突信号会消耗脑力,带来疲劳感。对这种冲突敏感的人,就可能会晕车。
另一方面,肌肉也在默默卖力。
即使是小幅颠簸,你的肌肉也需要不断激活工作,来稳住胸椎和腰椎[8]。好几个小时保持坐立姿势,下肢血液循环也会明显变差,加速肌肉疲劳。
如果再加上“反人体工学”的座椅、不好施展手脚的空间,都会大量消耗你的精力。
公共交通座椅设计 be like:
最终结果就是全身都在对你说:快睡吧!让我们都休息下!
想减轻旅途疲劳感
试试这些小妙招
总的来说,实在有困意,想睡就睡。这对容易晕车的人来说反而是个好事,睡眠状态下,前庭系统就不工作了,自然也就不晕了。
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睡完之后可能:
怎么办呢?
如果你想借此机会好好睡一觉,可以配备一些小工具,比如眼罩、耳塞、颈枕、腰靠,尽量让自己睡好点。
如果之前尝试过但觉得差点意思,八成是有些挑选细节没顾及到——
➊ 耳塞:不用迷信各种奇形怪状或者新奇材质的耳塞,偶尔出游使用,选老牌专业的一次性耳塞即可(比如 Honeywell 和 3M),兼顾隔音效果、舒适度和价格,次抛干净又卫生。
➋ 眼罩:眼罩尽可能选择绑带较粗且好调节的,不容易勒皮肤;形状和材质依个人喜好选择就行。不追求绝对遮光的话,可以买蒸汽眼罩,用完就扔不占收纳。
➌ 颈枕:市面上大部分旅行颈枕,为了保证尺寸适用所有人,会比较偏大,导致很多小身形的朋友用起来头依旧乱晃、支撑效果不佳。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试试双层加厚、或支持无极调节的颈枕,适用度会更高。
类似这种 👇
图片来源:康复医学博士实拍
➍ 腰靠:坐车使用不需要多奢华,把毛巾卷成一个圆柱体,垫在跟肚脐眼齐平的后背位置,就能很好地帮我们在靠背时重塑腰曲,减轻腰背肌肉的紧张挛缩,也有座位触觉提示让我们不要歪着坐的功效~
至于网上很火的“上吊式”睡觉,当成段子玩玩还行,实践起来风险太大,尤其是对于颈椎已经有问题的朋友们,着实是在危险的边缘试探。真心不建议!!!
如果你并不想在车上睡觉,可以试试这样做:
● 自驾的小伙伴:非高速路段,适当开窗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帮助减轻困倦程度。
● 坐公共交通的小伙伴:有条件的情况下,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走动一下,缓解肌肉疲劳。
● 只能坐着,也有一些很简单的小动作,可以有效帮你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比目鱼肌俯卧撑,踮踮脚就行
坐姿踝泵,勾勾脚就行
坐姿骨盆前后倾,前后动动就行
图片来源:康复医学博士实拍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传习近平四中全会辞总书记 超60%网民认为他 |
2 | 京城新消息!温控盘 习蔡遭逼退 |
3 | 麻烦大了!北京连发8文 |
4 | 刚刚,川普发文怒吼:把他俩抓进监狱! |
5 | 军中“紧急通知”曝光 李克强旧部复仇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阳光禅意花园流水潺潺 温西现代雅居出售 |
2 | 形势变了,中国一大波富豪将彻夜难眠 |
3 | 四中全会前 张又侠五句重话震撼胡温 |
4 | 惊爆!习近平蔡奇因年龄被逼退 |
5 | 曝习近平、张又侠已水火不容 |
6 | 聊聊回国后见到的疯狂 |
7 | 天意难测?这成为十四大压死习的两根稻草 |
8 | 中国不许在场!传川普开条件 |
9 | 传习近平四中全会辞总书记 超60%网民认为他 |
10 | 京城新消息!温控盘 习蔡遭逼退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