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你有没有发现,健身房里最勤奋的人,往往也是被忽悠得最惨的。他们一边龇牙咧嘴地感受着肌肉酸痛,一边坚信这就是“练到位了”的标志;他们频繁更换训练动作,美其名曰“迷惑肌肉”;他们练完立刻灌下蛋白粉,仿佛晚一秒就会前功尽弃。
这些行为,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某种行为艺术。我们今天就来拆穿这些皇帝的新衣。
一、肌肉酸痛不等于努力,而是身体在骂你
很多人把延迟性肌肉酸痛当作荣誉勋章,仿佛不痛就是没练好。但这根本是自我安慰的幻觉。
真正有效的训练,根本不需要靠疼痛来证明。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在动作标准的前提下,不断渐进超负荷——要么重量变大,要么次数变多。做到了,哪怕第二天毫无感觉,你也练到位了。
有些人非要追求酸痛感,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疯狂增加离心阶段的训练量,肌纤维撕裂得够狠,痛感自然来。但这么玩的代价可能是恢复不过来,甚至横纹肌溶解——这不是训练,是自残。
二、肌肉不需要被“迷惑”,它根本没长脑子
“经常换动作,肌肉才不会适应”——这是我听过最拟人化的伪科学。
肌肉没有大脑,不会思考,更不会因为你在练胸日把杠铃卧推换成哑铃飞鸟就感到“迷惑”。它唯一能感知的是张力和容量。你频繁换动作,只会导致一个结果:你永远在适应新动作,永远没法真正高效地刺激目标肌群。
更现实的问题是:你怎么衡量进步?这周杠铃卧推 80 公斤做组,下周换哑铃卧推,你怎么知道该用多重?25公斤?30公斤?还是看感觉?感觉要能信,健身教练早就失业了。
除非某个动作让你疼痛,否则别换。把一个动作练透,比换十个花里胡哨的动作有用得多。
三、没有什么“练线条”的魔法重量
很多人还活在一个童话里:大重量增维度,小重量雕线条。
但真相是:无论重量大小,都只能让肌肉变大。线条不是“练”出来的,是“露”出来的——肌肉量足够大,体脂足够低,线条自然就清晰。
你不可能用 2 公斤的哑铃侧平举“雕刻”出肩部线条,除非你的三角肌已经足够庞大,而且体脂低到能看见肌腱。否则,你再怎么“小重量多次数”,也只会得到一个结实但毫无形态的肩膀。
想要分离度?就去增肌,再去减脂。没有肌肉量做基础,低体脂也只会让你看起来像一具解剖学标本。
四、合成代谢窗口不是一扇会自动关闭的窗
训练后必须马上补充蛋白质和碳水,否则就白练了——这个说法,让多少人在更衣室手抖着冲蛋白粉,仿佛晚喝一口就会肌肉流失。
但所谓“合成代谢窗口”根本不是一扇那么急促的窗。它开放的时间长达 24 到 48 小时。也就是说,只要你一天之内吃够了蛋白质和热量,你的肌肉就有办法长。
你根本不需要活得像个秒表运动员。练完没饭吃?没事。喝不下蛋白粉?别硬灌。肌肉没那么矫情,矫情的是人。
五、有氧不掉肌肉,但脑子可能会掉
“做有氧会掉肌肉”———这话听起来就像“吃饭会噎死”,理论上可能,但实际上蠢。
你每天走路、上班、爬楼梯,全是有氧。如果真有氧掉肌肉,你早就萎缩成了一根牙签。事实上,有氧不但不会让你掉肌肉,如果你本来就是个弱鸡,它甚至还能让你长点肌肉——因为对你来说,任何刺激都是新鲜刺激。
但有氧确实要注意两件事:
第一,别在力量训练前做,否则等你真正要上重量时,腿软得像两根面条;
第二,别做过量。高强度、长时间的有氧会干扰恢复,让你力量训练像个废物。
适量有氧没问题,但别把自己当成长跑运动员来练,除非你的目标真是成为健身房最瘦的仔。
健身先健脑,这话虽然难听,但是实话。
很多人宁愿相信玄学也不愿意相信常识,宁愿追求疼痛也不愿意规划渐进,宁愿换动作“迷惑肌肉”也不愿意坚持一个计划超过三周。
为什么?因为思考比跟风难,坚持比换动作累。
说到底,训练没有什么神秘秘诀。它不需要仪式感,不需要疼痛崇拜,更不需要你自我感动。它只需要你重复、渐进、吃好、睡够。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蔡奇摊上大事了! |
2 | 他直指,与中国“已处于战争状态” |
3 | 阳光禅意花园流水潺潺 温西现代雅居出售 |
4 | 3年后,他们正计划大规模回归中国 |
5 | 美国大使馆涌“排队盛况” 一眼望不到头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北京强硬表态!要求“三思而后行” |
2 | 中国大使霸道要求被拒!战狼悻悻离开 |
3 | 蔡奇摊上大事了! |
4 | 于朦胧案牵扯两高官 传一人是蔡奇私生子 |
5 | 他直指,与中国“已处于战争状态” |
6 | 北京怂了!美方搬出两件事 迫使中方达成协 |
7 | 阳光禅意花园流水潺潺 温西现代雅居出售 |
8 | 波兰关边界 北京倒大楣 |
9 | 毛新宇在装傻?原来背后有高人指点 |
10 | 3年后,他们正计划大规模回归中国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