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二十多年前,巴西营养学者Carlos Monteiro在研究国内肥胖与二型糖尿病激增的原因时,意外发现了一个矛盾现象:人们购买的糖和盐等原料比以前少了,却患病的更多了。
追查下去,他才明白,问题出在餐桌的“隐身换位”。人们不再自己做蛋糕,而是吃更多甜味早餐谷物;少买了盐,却通过速冻披萨、鸡块和袋装汤摄入更多盐分。Monteiro于是创造了“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 UPF)这个词:那些经过多重工业处理,几乎失去了食材原貌的食品。
2009年,他首次在论文中提出这一概念,强调与其单纯研究营养成分,不如关注加工的程度与目的。这一观点迅速引起广泛关注。随后十多年,大量研究相继指出,高比例摄入超加工食品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乃至抑郁和焦虑都存在关联。
不过,反对声也不小。一些学者质疑,“超加工食品”这一分类过于宽泛,把全麦面包、酸奶与甜甜圈、薯片归为同类,科学意义有限。更何况,它们的危害是否只是因为“高糖高脂低纤维”,而并非“加工本身”?
研究仍在继续。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Mingyang Song分析了11万多名美国人的饮食与健康状况,结果显示,高比例食用UPF的人死亡率更高,尤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上风险明显。但当研究人员控制饮食整体质量时,风险差距显著缩小。这说明:不是所有UPF都一样有害,饮食整体搭配才是关键。
另一方面,伦敦大学学院的Samuel Dicken团队则发现,即便在蛋白质、脂肪、糖分等营养指标完全匹配的情况下,以UPF为主的饮食,仍会让受试者比吃“少加工饮食”时更容易增重。原因可能在于这些食物更容易咀嚼、更快入口、能量密度更高,从而导致人们吃得更多。
美国生理学家Kevin Hall的随机对照实验也印证了这一点:参与者在UPF饮食下平均每天多吃500卡路里,仅两周就增加近1公斤体重,而换成未经加工的饮食则迅速减回。进一步研究显示,食物质地、能量密度和“超强适口性”(高盐高糖高脂的组合)会让人吃得更快、更停不下来。
除了进食速度和能量密度,肠道健康也被认为是关键环节。Orlando的研究者Karen Corbin发现,高纤维、低UPF的饮食让肠道微生物活跃,产生更多短链脂肪酸,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增加饱腹激素水平;相反,UPF贫乏纤维,导致人体从小肠过度吸收能量,从而增加肥胖风险。
当然,也有人对UPF概念本身提出质疑。Purdue大学学者Richard Mattes在回顾多种假说后,认为没有充分证据能证明“加工本身”是致病元凶,真正的影响因素或许是运动、睡眠、压力和社会经济差异。
批评者指出,“超加工”这个定义本身含糊不清。同样一款食品,不同专家常常给出完全不同的分类。荷兰学者Ciarán Forde甚至认为,与其强调“加工”,不如回归对食物质地、能量密度、饮食结构的研究。
但支持者强调,UPF概念至少提醒我们:全球饮食模式的巨变正在深刻影响公共健康。如果没有政策干预,仅靠个人选择,很难抵抗廉价而充斥超市货架的UPF。
面对争论,Monteiro依旧坚持他的初衷——不是要妖魔化某一种食品,而是提醒人们注意整体饮食模式的迁移:从传统餐桌走向被工业配方主导的饮食。这种转变,或许才是全球肥胖流行的真正根源。

(示意图)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四中全会现场 惊人一幕曝光 |
| 2 | 谜底揭晓!四中全会公布出人意料 |
| 3 | 央视抬高胡春华 风头力压王沪宁 |
| 4 | 四中落幕军委变动 习近平张又侠谁赢了? |
| 5 | 中共四中全会闭幕 高层变局揭盅 中委大塌方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