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也能“自爆”?中国科学院最新研究揭示,一种来自深海细菌的天然糖分子,能诱发癌细胞由内而外崩解,并同时活化免疫系统,有望成为全新双重抗癌武器。这项研究已发表于《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期刊》(The FASEB Journal)。
根据科学网站《SciTechDaily》报道,研究团队从一种名为“南海海绵杆菌”(Spongiibacter nanhainus)的深海细菌中,萃取出一种由甘露糖与葡萄糖构成的胞外多糖,命名为“EPS3.9”,可在实验中触发癌细胞的“焦亡”(pyroptosis)反应,造成细胞自我裂解。
“细胞焦亡”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具高度发炎性,能促使癌细胞引发免疫警报,如同在体内“引火自焚”;这种方式不仅能直接破坏癌细胞,还能唤起免疫系统展开后续清除行动,成为近年癌症治疗研究的新焦点。
实验显示,EPS3.9能直接攻击人类白血病细胞的细胞膜,诱导其进入焦亡状态。更关键的是,在肝癌小鼠模型中,此化合物不仅抑制肿瘤生长,还大幅提升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展现出“直接杀伤+间接免疫”的双重抗癌潜力。
研究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的孙超岷博士表示,此项研究为发展以糖类为基础的新型癌症疗法提供理论支持,也显示海洋微生物资源蕴藏庞大潜力,值得进一步探索。
尽管目前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但这项发现已为“利用天然分子导引免疫杀癌”开启新契机,未来若能克服安全性与制剂瓶颈,将有望成为临床抗癌疗法的重要新路径。

示意图(图取自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