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无聊并非敌人!科学家揭示,适度无聊能激发创意、平衡神经系统,缓解焦虑,让大脑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喘息空间。
我们都经历过无聊——那种兴趣消退、精神刺激减少的感觉。时间仿佛变慢,我们开始心神不宁。无论是看一部乏味的电影,孩子抱怨“没事可做”,还是成年人在会议上走神,无聊是每个人都熟悉的体验。通常,无聊被定义为难以保持对当前活动的注意力和兴趣,人们往往认为这是种消极状态,应当尽量避免。
但如果换个角度看呢?无聊或许并非敌人,而是一种有益的状态。Silke Bühler Paschen的实验室研究表明,无聊时大脑的运作方式可能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想象大脑像一座城市,各个区域通过神经通路相连,共同处理信息。当我们看一部无趣的电影时,注意力网络最初会筛选重要信息,过滤干扰。但当内容无法吸引我们时,这个网络的活动逐渐减弱,我们的专注力随之下降。
无聊还会激活杏仁核,这个“情绪警报器”处理负面情绪,促使我们寻找更有趣的活动。前额叶皮层的介入则像一个内在向导,催促我们放下无聊的任务,去探索新的刺激。正是这种复杂的网络协作,让无聊成为大脑的独特状态。
现代生活节奏飞快,我们被信息轰炸,压力重重。成年人忙于工作与家庭,孩子们被课业和课外活动填满日程。空闲时,我们又习惯刷手机、查邮件、逛社交媒体,时刻保持“在线”。这种不停歇的刺激让我们的神经系统不堪重负。交感神经系统,负责“战斗或逃跑”反应,本应在压力时刻短暂激活,但在持续的信息洪流中,它常常超负荷运转,导致“异稳态超载”。这让我们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增加焦虑风险。
适度的无聊却能成为解药。它像神经系统的“暂停键”,让交感神经系统得以喘息。研究显示,无聊能激发创意,让思绪进入“心流”状态;它鼓励独立思考,培养探索新兴趣的能力;它还能帮助我们正视情绪,提升自尊和情绪调节能力,缓解焦虑。此外,无聊时远离电子设备,能打破对即时满足的依赖,减少 compulsive 行为。
然而,长时间的无聊可能适得其反,过度活跃的默认模式网络或与抑郁相关。因此,关键在于适度。允许自己在忙碌中偶尔停下来,比如放下手机,静静地感受片刻的无聊,或许会发现灵感如泉涌。比如,某次无聊的午后,你可能随手涂鸦,意外勾勒出一幅令人惊艳的画作。
全球焦虑水平正在上升,尤其在年轻人中。我们总在追求“满负荷”生活,填满每一刻空闲,却可能剥夺了大脑重启的机会。拥抱无聊,就是拥抱一个让创意生长、情绪平衡、神经系统放松的宝贵空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学会暂停,可能是对大脑最好的馈赠。
(示意图)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明泽哈佛照曝光 |
2 | 变天了?任志强狱中获高规格探视 |
3 | 想不到,他或将在四中全会接棒总书记? |
4 | 高层新口号“让他体面滚蛋” 传汪洋领先胡 |
5 | 马斯克突然暗示 震撼美国政坛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传中共大佬逼习近平退位 矢板明夫揭真相 |
2 | 习明泽哈佛照曝光 |
3 | 变天了?任志强狱中获高规格探视 |
4 | 想不到,他或将在四中全会接棒总书记? |
5 | 试图扳倒张又侠 习近平败了 |
6 | 高层新口号“让他体面滚蛋” 传汪洋领先胡 |
7 | 马斯克突然暗示 震撼美国政坛 |
8 | 突然摆出铁证,看习近平如何交代 |
9 | 全球最小的发达国家,快被中国人买下了 |
10 | 真正能撼动习的老人 是他们几个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