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充斥著塑胶,塑胶微粒的问题也越来越引发关注,人们开始注意吸收的塑胶微粒来源。无毒教母谭敦慈分享避免塑胶微粒5方法,除了别喝瓶装水,还有用滤纸过滤煮沸后的水、茶包先冷泡后再热泡、文蛤一定要吐沙、大型鱼去皮不吃内脏,都能有效减少塑胶微粒进入人体。医生江守山表示,滤食类的海鲜最需要留意,其体内充满塑胶微粒,一定要吐沙。
无毒教母谭敦慈在《医点不夸张》节目中指出,要避免塑胶微粒,首先是别喝瓶装水,但如果要喝,切记宝特瓶别重复使用,也不要捏或转瓶身;其次,自来水里也还是会有塑胶微粒,可以用没有漂白的原木浆滤纸,将煮沸的水倒进去过滤,能有效减少90%微粒。
谭敦慈指出,有些茶包是PET材质,泡前可以先“洗茶”,茶包先用冷水泡一下后,再用热水冲泡,泡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否则容易释放出过多的塑胶微粒。此外,海鲜也藏著塑胶微粒,文蛤会把塑胶微粒当成食物来吃,所以吃之前一定要吐沙,吐2小时就能排出78.9%的塑胶微粒,但要再继续吐沙就一定要换水,否则文蛤会把已排出的微粒又吃进体内。肾脏科医生江守山也指出,滤食类的海鲜最需要留意,吐沙不干净,体内会充满塑胶微粒。
最后,鲔鱼、旗鱼、鲨鱼属于大型鱼,体内累积重金属较高,鱼头、鱼皮、鱼内脏都尽量避免食用。鲑鱼虽然不是大型鱼,但去皮吃可以减少约40%的重金属。
医生萧捷健曾在脸书粉专指出,《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研究发现,生前罹患失智症的人,大脑中累积的塑胶微粒含量,比健康对照组高出3到6倍,有些案例甚至更高,日常生活中的嚼口香糖、喝瓶装水或使用涂层纸杯,都可能吃进塑胶微粒,减塑护脑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