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周末早晨,李阿姨像往常一样去公园晨练。她身体一向硬朗,从未有过什么大病小痛,连感冒都很少。
然而,就在她慢跑回家的路上,突然感到一阵胸闷,紧接着是剧烈的胸痛,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心口。
李阿姨强忍着不适,艰难地拨打了急救电话。送到医院后,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告诉李阿姨,她这是 心肌缺血导致的急性心绞痛,幸好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李阿姨震惊不已,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平时身体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心肌缺血了呢?
01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怎么回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顾名思义,就是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心电图异常、心肌灌注显像异常等,但在临床上却缺乏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如胸痛、胸闷等。这种隐匿性使得它成为威胁心脏健康的一大“杀手”。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方面, 年龄的增长使得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感知疼痛的能力也会减退,一些老年人在心肌缺血时可能感觉不到明显的疼痛。
另一方面, 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如内啡肽)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痛阈值升高,使得患者即使心肌缺血也不易感到疼痛。此外,如果心肌缺血的程度较轻,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或者患者有较好的侧支循环,能够代偿心肌缺血带来的血液供应不足,也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02
无症状会对身体有影响吗?
无症状心肌缺血其潜在危害却不容小觑。 长期的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甚至坏死,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会逐渐削弱心脏的收缩功能,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无症状心肌缺血还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它可能突然引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由于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通常无法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得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长期的心肌缺血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此外,无症状心肌缺血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不会主动就医,导致诊断和治疗被延误。延误诊断意味着心肌缺血可能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心肌损伤可能已经较为严重;延误治疗则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
03
日常有8种问题中的3种,
就应该定期检查
为了及时发现和预防无症状心肌缺血,对于有以下8种情况中的3种或3种以上的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一次冠状动脉检查: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心肌缺血。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心血管问题。
2.高血脂:高血脂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高血脂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适度运动等方式将血脂维持在正常范围,并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风险较高,易发生心肌缺血。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并关注心脏健康。
4.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导致血管痉挛,使心肌缺血加重。因此,吸烟者应尽快戒烟。
5.酗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心肌损伤,使心脏功能减弱。酗酒者应限制酒精摄入,保护心脏健康。
6.缺乏运动: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缺乏运动者应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7.肥胖: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肥胖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8.家族史: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更加关注心脏健康,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心血管问题。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措施。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美突传大消息:双方要就这问题做交易 |
2 | 泄露天机?央视给了习这个镜头 |
3 | 会议途中 传张又侠突然向习发难 |
4 | 习的上下铺同学危险了 |
5 | 川普已有些慌了 关税战撑不过3个月 关键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