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全程无痛血尿是大多数尿路上皮癌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却不容易引起关注。
“曾经有个患者间断尿血五年才来看,一查是膀胱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生何志嵩教授告诉搜狐健康,临床上,长时间反复尿血拖着不来就医的患者并不少见,建议大家,尤其是男性,在体检时增加一个简单的膀胱B超,就有机会早点发现尿路上皮癌的“踪迹”。
在治疗方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内科主任医生盛锡楠教授谈到,手术是早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首选方案。随着研究的深入,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抗体偶联药物(ADC)等新型疗法为晚期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
无痛血尿是预警信号尿路上皮癌包括肾盂癌、输尿管癌、膀胱癌和尿道癌,以膀胱癌最为常见。据何志嵩教授介绍,中国尿路上皮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膀胱癌已经位列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尿路上皮癌还呈现年轻化趋势,临床中不乏80后、90后的新诊断病例。与其他癌症有所区别的是,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年轻患者的恶性度相对较低。
尿路上皮癌的早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血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警示信号。“尿路上皮癌长在泌尿系统的粘膜上,当肿瘤长到一定大小就会开始出血,非常容易体现在尿里。这种血尿有个特点,是间歇性全程无痛血尿。因为间断、无痛,许多患者容易产生误判,以为是炎症,吃点药就好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血尿不吃药也能好,只不过随着肿瘤的增大,尿血间隔会缩短、程度会加重。这时患者再来看的话,也就错失了最佳时机,很可能一来就是晚期。”何志嵩教授解释说。
因此,一旦发现间歇性、全程无痛的血尿,应立即就医检查。通过简单的尿常规、膀胱B超以及更高级的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实现对尿路上皮癌的准确诊断。他呼吁,公众可以在每年的定期体检时,根据自身情况,增加简单易行的膀胱B超,尽早发现尿路上皮癌的“踪迹”。
此外,何志嵩教授强调,吸烟是目前公认的膀胱癌、肾盂癌和输尿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时间越长、量越大,发病风险越高。预防膀胱癌,先戒烟。
死亡率下降缓慢,治疗手段寻突破
与其他瘤种相比,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手段稍显复杂和多样。盛锡楠教授详细介绍道,手术是早期患者的首选方案,尤其是膀胱癌、非肌层浸润型的尿路上皮癌,局部电切术是主要治疗方式。随着疾病进展、肿瘤浸润加深,手术范围会进一步扩大,进行膀胱全切。中晚期患者在手术后还需要用到化疗、局部灌注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来预防复发转移。对于肌层浸润比较深的尿路上皮癌还可以采取放射治疗。
然而,高复发率令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治疗充满挑战。何志嵩教授指出,膀胱癌术后一年内复发率高达60%。一旦复发转移,再化疗的效率非常有限。“这是膀胱癌临床治疗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国外有研究数据显示,过去二三十年,膀胱癌是死亡率下降最缓慢的癌种之一。”
随着研究的深入,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抗体偶联药物(ADC)等新型疗法将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尤其是维恩妥尤单抗等ADC药物,通过精准识别并杀灭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靶点(如Nectin-4),实现了对晚期尿路上皮癌的高效治疗。
盛锡楠教授表示,维恩妥尤单抗(EV)和免疫治疗相结合实现了精准治疗疗效的放大化。研究数据显示,这种新型治疗方式将疾病控制时间从6个月左右提高到12个月左右,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从1—2年提高到了2—3年。“这些精准诊疗策略、精准药物的发展和它们之间的相互结合、多学科诊疗手段的应用,是未来尿路上皮癌治疗的趋势。”
近年来,何志嵩教授和盛锡楠教授所引领的多学科团队模式为尿路上皮癌的治疗带来了众多突破。通过影像、外科、内科、核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协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综合治疗模式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