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传着“尿中有泡沫,警惕肾脏病”的说法,门诊中也常有人因尿中有泡沫前去就诊。发现泡沫尿,一定是肾脏出问题了吗?
有研究发现,约1/3主诉泡沫尿的人确实会有蛋白尿异常,但其余2/3都是正常生理现象。
尿液里为什么会有泡沫实际上,正常人的尿中也可出现泡沫,即生理性泡沫尿,原因有很多。
水分摄入少饮水少、出汗多、腹泻等原因,可造成尿液过度浓缩,排尿时便会出现泡沫尿,一般伴有尿色发黄。
蛋白质吃多了蛋白质、脂肪类食物摄入过多,或正在发热、剧烈运动、紧张等应激状态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通常可在去除诱发因素后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
排尿太急
排尿过急、用力,或憋尿后排尿速度较快(如儿童),尿液受到震动较大,也可产生泡沫,静置一会后泡沫可很快消失。
排尿时站立
还有一种体位性蛋白尿,是指尿蛋白在直立时出现,平卧时消失,部分是由左肾静脉受压引起,多见于体型瘦高的青少年。
尿里有泡沫,先等1分钟
汤荟表示,尿中出现泡沫时,不妨先等一会儿再看。
首先,生理性泡沫通常在1分钟内消失,临床通常认为在5分钟内消失的泡沫尿可大致判断为正常。
如果还有担忧,可进行尿常规检查,指标正常的话更无需担心。
诊断生理性蛋白尿需特别慎重,因为肾脏器质性病变的早期也可有类似表现,需长期随访。
正常情况下,肾脏会筛出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只有极少量蛋白会经尿路进入尿液。
但肾脏出现“故障”时,比如筛子孔径变大或结构异常,就可能将本不该过滤掉的蛋白滤出,导致尿中出现过量的蛋白。
临床中,尿常规检查出现持续尿蛋白定性阳性,或成人尿蛋白定量大于150毫克/天,或尿蛋白/肌酐大于200毫克/克时,可判定为蛋白尿。
病理性泡沫尿有3个特点
一旦尿液中的蛋白、黏液、有机物质(葡萄糖)、无机物(矿物盐)等成分增多,尿液张力增大,便会产生病理性泡沫尿。
这种泡沫尿的特点是泡沫细密、量多,且久久不消散。
各类原发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的继发性肾脏病都可造成肾损害,早期可出现蛋白尿,如果不重视,最终可发展至肾衰竭,甚至尿毒症。
尿液,肾健康的镜子
并非所有蛋白尿都表现为泡沫尿,当尿蛋白量不大时,肉眼可能无法分辨是否异常,但这不代表肾脏没事。
因此,平时关注尿液很有必要,如果出现持续、经久不散的泡沫尿,并伴有食欲不佳、水肿、肉眼血尿、高血压、夜尿增多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去肾内科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李青表示,防控肾病要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着手。
少吃盐、多喝水
减少盐分摄入、保持饮水量充足有利于增加尿量,降低药物和代谢废物在肾脏的浓度,减轻对肾脏的伤害。
多喝水多排尿,让尿液冲刷尿道,也是尿路保健的重要方式。
适量摄入蛋白
人体需要摄入足量蛋白质以保证营养,但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因此,日常饮食中,应注意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更好地维护肾脏健康。
一般来说,每日吃适量主食(男性6两以上,女性5两以上),1~2袋鲜牛奶或等量的酸奶,1个鸡蛋,40~75克畜禽肉类、40~75克水产品、25~35克大豆和坚果类,就足以补充健康人每日所需蛋白质。
限制热量饮食
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学会建议,每日饮食摄入总能量应在30~35千卡/千克体重,并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进行个体化调整。
严格控制“四高”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并称为“四高”,对肾脏有直接损害。严格控制“四高”是重要的保肾措施,应依据临床指南标准进行日常管理。
养成规律作息
熬夜会干扰生物钟,可引起夜间高血压,从而增加肾脏额外负担。规律作息、减少劳累、避免熬夜、适当运动能有效保护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