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抗癌药物一般都有毒性。天生与药物“不匹配”的患者若摄取可能致死。因此,决定服用的病人通常会遵循医嘱,提前做基因测试,来确保患者不会与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然而,有案例表明,目前加拿大的临床筛查技术可能不适用于非高加索人种(即白人),华人患者需要注意。
58岁的安省居民Anil Kapoor是印度裔加拿大人。去年,他被诊断患有第四阶段的结肠癌。医生们曾乐观地预测他的病情,家人也希望他积极配合治疗。然而,Kapoor却在几周的治疗后不幸过世,医生表示他并不是被癌症杀死,而是常用的抗癌药物氟尿嘧啶(5-FU)。
5-FU自1970年代以来一直被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结肠、胃、乳腺和子宫颈癌,但对某些患者可能具有致命毒性。
一项研究从北美、亚洲和欧洲的14000名患者收集的数据发现,特定基因变异的患者中有2.3%死于5-FU毒性反应,而没有这些变异的患者中只有0.1%死亡。
虽然理论上5-FU的致死率存在,但是提前筛查出有特定基因变异的患者,可以大大降低服药后重病和死亡的风险。解决的方法是依靠大量而全面的临床样本,提前将变异的基因纳入大数据。
在加拿大,一些省份现在确实进行基因变异的预筛查,但专家称这些测试可能给癌症患者“安全的错觉”。因为目前的临床样本“只关注白人”,而加拿大是个多族裔国家,这项变异基因预筛查的结果对非白人患者不适用。
这也是整件事最大的争议点。
Kapoor先前接受了预筛查,结果表明他可以接受该药物治疗。但在接受第一次治疗后的几天内,他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迅速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24小时内,他的口腔和咽喉发炎,无法进食或饮水,同时还出现了严重的腹泻。三周后,Kapoor于2月28日去世。后来的检测显示,他有一个未被预筛查识别的基因变异——没有出现在先前的样本中。
Kapoor的家人惊讶地发现,当前的预筛查指南基本上是根据白人人群的研究进行的,缺失非白人群体的样本。而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大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样本居然不能包含更广泛的族裔——令人震惊。
这件事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根据美国著名Mayo诊所的研究员Steven Offer,理想情况下,医疗系统应该对至少50种可以导致致命反应的基因变异进行预筛查,即全基因组测序。然而,加拿大并没有这样做,Offer猜测这可能是为了免去额外的成本和研究设备。
因此,从Kapoor的案子来看,加拿大华人患者也应该对这种抗癌药物持谨慎态度。
在加拿大,Kapoor的案子并不是个例。根据加拿大卫生部的不良反应网站显示,自1975年以来,涉及5-FU的处方中已报告了330多起死亡案例。虽然并没有数据表明,筛选漏掉的患者多来自非白人族裔,但是根据Offer的研究,用于预筛查确定4种最常见变异的研究大多出自白人患者样本,“样本大多来自西欧裔和北欧裔”。
另一种类似的有毒但可预防的常见抗癌药物是卡培他滨(capecitabine)。自2011年以来,已报告有56起致命不良反应与卡培他滨有关。若遇到此类药物,患者也要提前询问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