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麻省理工学院 (MIT) 科学家发现了“逆转”阿兹海默症的新方法,被认为是极具戏剧性的重大突破;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来自台湾的生物学者蔡立慧(Li-Huei Tsai)表示,希望这项新发现可以在未来研究出足以逆转阿兹海默症造成破坏性影响的药物。
新发现 研究人员乐观
MIT研究人员使用一种肽(peptide,由两个或多个胺基酸小链构成的化合物)来干扰阿兹海默症患者大脑中往往过度活跃的一种酶(enzyme);这种叫做CDK5的酶,因过度活跃而伤害神经元,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测试肽 实验鼠损伤减
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这项研究显示,科学家在患有阿兹海默症且CDK5过度活跃的小鼠身上测试这种肽时,小鼠的DNA损伤、神经炎症和神经元丢失较少。研究人员将接受测试肽的小鼠与给予乱序肽的对照组小鼠进行比较。
MIT研究团队发现可以用肽来干扰因过度活跃而伤害神经元,造成认知退化的酶,希望未来可藉此研发出逆转阿兹海默的药物。图中显示,在用肽治疗的老鼠大脑中,右上角一栏的Tau蛋白(染成紫色)要少得多。(取自MIT官网)
研究人员也在患有阿兹海默症且具有突变Tau蛋白形式导致大脑蛋白质缠结的小鼠身上,测试了这种肽;这些小鼠在治疗后,Tau蛋白流行率及神经元丢失都变少。此外,接受测试肽的小鼠,比起给予乱序肽的对照组小鼠,通过水迷宫的任务表现更佳。
近年来,寻找治疗阿兹海默症方法或至少预防或减缓它的药物,一直是全球神经科学家与药厂的首要任务。1月已获得美国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加速批准的阿兹海默症治疗药物Lecanemab,最近则传出与佛罗里达州一名79岁女性在去年9月死亡有关。Lecanemab因能减缓认知衰退,被认为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新药。
“科学”(Science)杂志报道,范德比尔特大学病理学家哈姆森 (Hannah Harmsen) 表示,这名79岁佛州妇女的尸检“强烈显示,注射Lecanemab是导致她死亡的催化剂”。该患者当时正在Lecanemab第三期实验扩展阶段,在接受18个多月治疗后,大脑出现广泛肿胀和出血;去年9月中旬因癫痫发作住院,五天后死亡。
这项由日本製药商卫采(Eisai)主导的Lecanemab抗体药物实验,有1800人参与第三期临床试验;阿兹海默症患者使用Lecanemab药物18个月后,与安慰剂组相比,前者认知衰退程度减缓27%。
Lecanemab是几种以淀粉样蛋白为标靶的阿兹海默症实验性药物之一;淀粉样蛋白在患者大脑积累;寻求淀粉样蛋白的抗体,有助去除蛋白质沈积,但过程中可能导致脑肿胀和出血。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马兴瑞问题实锤了,更有惊人大事发生 |
2 | 中南海通过香港亲共媒体放风习近平去向 |
3 | 惊爆!习明泽秘恋MIT离婚教授十年 习家炸了 |
4 | 北京突传大消息 |
5 | 丢人!华为余承东:已进公安局自首 |
6 | 最高决策机构12成员曝光 元老重返核心层 |
7 | 眼下北京的情况愈发不妙 |
8 | 习近平到山西,这件丑事被彻底隐瞒了 |
9 | 党内大佬谈不拢 四中全会难产 |
10 | 传马兴瑞之妻被抓 习将商讨习仲勋齐心合葬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