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健康世界 > 正文  

全球暖化大流行更常见,人畜共通病毒将超4千种

www.creaders.net | 2022-09-11 20:04:39  中时新闻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期有许多研究表明,全球气候暖化正在成为人畜共患病传播主要原因之一,此类疾病占到人类传染病的2/3。预计未来在超过30万次物种相遇下,将导致至少1.5万起新病毒跨物种传播事件,可能有超过4000种病毒被成为人畜共患病毒。

中国病毒学家常荣山接受陆媒《第一财经》专访时指出,多项于近日发表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厘清病毒和自然、人类之间的关係对新发病毒的提前监测、预警以及精准防控有重大意义。“每次疫情发现,都是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气候变化正在灾难性地摧毁生物多样性,并使得携带病毒的动物活动范围增加,为疾病传播打开入口。”

报道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人畜共患病是指从脊椎动物传给人类的疾病,此类疾病占到人类传染病的2/3,当下哺乳动物及鸟类中存在170万种未发现病毒,其中达85万种可能感染人类。

科学研究证明,SARS(非典)、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COVID-19(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均来自于蝙蝠。而气候变化已导致中南半岛如老挝、孟加拉等地蝙蝠种群有增加迹象。

生物学家指出,野生蝙蝠和齧齿动物携带有大量可能感染人类的病毒,当这些野生动物被迫从自然栖息地迁移并与人类密切接触时,才有了传染的可能。常荣山表示,“无论全球碳排放前景如何,预计未来在超过30万次物种相遇下,会导致至少1.5万起新病毒跨物种传播事件,可能有超过4000种病毒被共享。”

至于如何加强监测以应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新病毒的溢出,常荣山表示,这包括要从环境、冷冻食品两方面进行监测。尽管COVID-19毒株正在经历不断变异,但由于疫苗接种、物理防控等手段的介入,也会使得其毒力不断减弱,“但总的来说,最有效的(保护)防疫措施仍然是疫苗。”

报道说,BA.5是当下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流行株,多位业界专家表示,在大量回溯性研究下,实际上,从奥密克戎BA.5亚分支下的多个进化变异株来看,它们的致病率、致死率在普通人群中已经很低了,但老人、儿童人群则应该是下阶段的重点保护对象。

   0


热门专题
1
何卫东
6
中共两会
11
苗华被抓
2
俄乌战争
7
大S
12
美国大选
3
川普
8
中美冷战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AI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