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苦闷的时候,找些“费时”的事做做 | |||
www.creaders.net | 2022-06-01 11:59:41 温哥华港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Grace 人生苦闷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选择一种方式:去做一些“费时”的事儿,在漫长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充实与平静,享受其中,即储蓄经验,也报复苦闷。 人都会经历低潮期,活到这个岁数发现,不能避免的就接受它。 当我们经历一段低潮,心情很Down的时候,我们很少留意旁人的关怀,忙碌于自己的“烦恼”,无法自拔的焦虑中。平静下来后,才发觉原来旁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是那么温暖动人。只可惜,平静的心态,温暖的对话,温柔的眼神,已经不多。听起来如此消极,因为三年未见的父母让我正在经历一段苦闷的低潮期。 现在问我,如果你能回国你看到父母会是什么心情?说实话,我都不敢去想。也许是日日夜夜的期盼让我精神状态不理想,这份积压已久的思念变得无比沉重,让我不敢面对却又渴望重逢。幻想时光倒流回到三年前,能再好好抱抱爸妈,仔细看看他们当时还“年轻”的模样,握着他们满是皱纹的双手多唠叨几句女儿不在身边的叮嘱。而现在,他们必定更加憔悴,皱纹,白发,身体也愈加虚弱。 不是疫情,而是累计的思念将他们逼上绝路;牵挂使他们心力憔悴;分离也将他们的意志摧毁。而我,作为女儿,又何尝不是呢!每次聊天的话题总是:“妈,你那边买菜方便吗?吃的用的够吗?身体好不好?记得多储存粮食......。”电话那头也是无休止的叮嘱,彼此担心对方的健康与安全,这样的生活太苦闷了,我正在经历一段漫长的心理低潮期。 我最近看了一段关于低潮期的视频,是来自一个叫做Wei's Apartment的YouTube频道,很赞同她的观点,面对低潮期,不是去避免它,而是去接受它。 我在这里不是针对长期的抑郁,我认为还是要去看医生寻求更专业的帮助,才是爱自己最好的方式。我说的是,比如在疫情期间,人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心情的悲悲喜喜,起伏不定。而心情最好的状态是保持平缓,不要像吃完糖之后身体中的血糖那样忽高忽低,才能避免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怎么才能做到呢?我只是从自己的经验讲起,绝对不能代表所有人,仅供大家参考。我认为从慢节奏的事情开始,学习新的爱好,尝试一些以前自己不能做到的事:写作,乐器,画画,瑜伽,等等。关键词是“慢”!越“费时”越有效,因为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反而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空才能静,静才能梳理,梳理后才看透。不追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不必要有意义。漫长的旅途中,在意的不该是沿途的风景,而是看风景的心情。 在低潮期,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做也做不好。这个时候坚持做下去比做得完美更重要。 我选择了学习大提琴,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让自己开心起来。从一开始我就做好心理准备,大提琴不是容易入门的乐器,需要极大的耐心与坚持才能完成的事情。我接受它的挑战,从重复单调的练习中,渐渐地适应了这种慢节奏,找到了自己的一个角落,在那里,我是专心的,心情平静的。妙就妙在,大提琴不能短时间学成,毕竟技巧提高多少也不是重点。在不能回国的日子里,我需要这种费时的新爱好,利用琐碎的时间,不断重复做一件事反而创造出充足的自我时间,让我慢慢发觉生活中新的秩序,新的轨迹。 说得太冠冕堂皇了吧,其实练琴哪有那么美好呀!坚持更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虽然成年人学一门新技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在加拿大,周围的朋友们都一个个挑战自我,发掘潜能,把生活活得有趣。我也有自己的私心,本以为可以拍拍美照,发发朋友圈,分享一些美好的瞬间,满足获得朋友们称赞的虚荣心。而隐藏了大部分的不美好:左手手指立不起来,按不住弦音就拉不准;右手拿躬姿势不正确,久而久之手腕也会酸痛;初学者拉琴发出的刺耳噪音连自己都无法忍受。短短几行的练习曲,滋滋啦啦地拉了一遍又一遍,心灰意冷时不免也想劝退。幸好,坚持下来。本以为扰民的噪音从来没有被邻居们投诉过,短短的一曲也能得到孩子们的鼓励,偶尔也会拍照留念想送给还在坚持的自己。大可不必把学习大提琴刻意地美好化,在朋友圈或Ins里分享的只是微不足道的部分,大家看看娱乐就好。 还有一个额外的收获,在这段低潮期,当我慢慢尝试新的事物,保持心情的平稳,对待周围人也会宽容许多,尤其是对孩子。父母往往无形中把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容易跟他们发脾气,家庭气氛也会很压抑。我学琴的整个过程,孩子给予我的都是鼓励与爱,反过来,为什么我不能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像他们一样呢?作为父母最幸运的事是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永远是一百分💯。 很多瞬间,很多决定都能改变人生轨迹,在苦闷的时候,主动出发,不求结果,坚持出席,会看到新的变化。希望在疫情期间,大家都能走出低谷,接受自己。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朱元璋称帝后一习惯改不掉 妃子们叫苦连天 |
2 | 老百姓真慌了!一线城市中国银行提款业务难 |
3 | 《人民日报》删除“习近平思想”意味着什么 |
4 | 6月1日零时一过 上海半夜出现奇景 |
5 | 说了大实话 日本大咖评价中国半导体研发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热门专题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习李斗的三个结局模式 | 阿妞不牛 |
2 | 习李大战公开化成二次文革转折 | 文庙 |
3 | 后习近平时代:中国真的要变天 | 万维网友来 |
4 | 习近平现象浅析 | 沈石灰 |
5 | 《人民日报》删除“习近平思想 | 渚清沙白 |
6 | 皇帝不急太监急 | 余金彪 |
7 | 中国回到了大唐盛世 | 思芦 |
8 | 老山:如何看待中南海最近十分 | 万维网友来 |
9 | 习总是如何做到大权独揽的? | 雨村 |
10 | 云禧:欠安的中国 | 万维网友来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李斗的三个结局模式 | 阿妞不牛 |
2 | 好久没来万维,分享两首音乐“ | 远方的孤独 |
3 | 乌克兰成焦土了,台湾呢? | 随意生活 |
4 | 股市,正在步入“死亡螺旋”模 | 野性de思维 |
5 | 习李大战公开化成二次文革转折 | 文庙 |
6 | 习近平什么时候动手? | 施化 |
7 | 习近平和普京的问题 | 远方的孤独 |
8 | 美国宪法规定的拥有武器权已经 | 阿妞不牛 |
9 | 俄罗斯能吃下乌东吗? | 山蛟龙 |
10 | 为什么美国的校园枪击案愈演愈 | 石头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