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我的人生里,我不记得这个世界有哪段时间是像现在这样,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只知道我和我的很多朋友,无论身在何方,现在大多神经紧绷,似乎已经到了再有最后一根稻草就会崩断的程度。
这还只是已经呈现在眼前的苦难,未来呢?普京是否会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仍未可知;俄乌战争可能造成的粮食危机似乎已经是前方地平线上隆隆作响的闷雷;供应链危机不知何时才能缓解;高涨的通胀也增加了经济大萧条的可能。很多人曾经为之欢呼雀跃的全球化美景正在像夏天的冰激淋一样迅速融化。身在海外的华人想跟中国的亲人见一面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与此同时,我们身边匪夷所思的暴力事件近来似乎也层出不穷。在纽约,一名前去参观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观众因为会员资格被取消无法入场,一怒之下捅伤两名工作人员;曾是“六四”民运领袖的移民律师李进进在办公室被一名客户捅死;在圣地亚哥,耶鲁大学博士毕业生李燕在自家公寓持刀跟上门递送“驱逐令”的警察对峙,在刺伤一名警察后,被警察开枪打死。
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或许错综复杂,但这几年人们被疫情和各种糟心事折磨得心力交瘁却是事实。去年年底,时报对全美1320名精神健康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90%的受访者说前来寻求诊疗的客人人数在上升,近40%的人预计未来几个月情况会更糟糕,心理健康服务恐怕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去年4月,时报的一篇报道讲述了疫情带来的心理折磨令很多人陷入了一种“萎靡”状态,感觉空虚、很难集中注意力、缺乏幸福感、找不到目标,这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但当时人们大概都没想到,更糟糕的事还等在后面,“萎靡”也并非最难熬的心境。
网上曾经流行的那句“如何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今时今日听起来似乎过于文艺,我们面对的问题更直白和实际:如何在坏消息满天飞的世界心平气和地活下去?
时报最近的一篇文章《给头脑来次春季大扫除》中提到:“当人们注意到他们的脑子停不下来,或者他们开始焦虑的时候,他们通常是在为过去或未来的事情而纠结。” 这或许正道出了化解焦虑的关键因素:“时间”。过去的伤害已成定局,而未来又不在掌控之中,在这种确定与不确定之间疲于奔命,我们往往会忘记当下仍然握在手中的那些“小确幸”。而这些或许总是被我们从指缝中漏掉的“小确幸”,哪怕只是一粥一饭、身边人的一个微笑、一朵云起、一片花开,其实都很治愈。
怎么才能识破时间的“障眼法”活在当下?《化解焦虑:新科学展示如何打破忧虑和恐惧的循环,治愈你的内心》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贾德森·布鲁尔对时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认怂”——承认未来不可预测,而自己对此无能为力。“我可以去改变那些我能够改变的东西,接受那些我不能改变的东西,”他说。或者像《子弹笔记:记录过去、掌控现在,设计未来》一书的作者、数码设计师莱德·卡罗尔建议的那样,把自己所做的事在纸上逐条列出,然后自问:“这些事是给我带来了能量,还是耗费了我的能量?” 当然,尝试减少使用手机、进行“数字排毒”的效果可能更立竿见影,毕竟互联网是个时间陷阱。
如果这些不见效,你也可以试试“偏方”,比如“五指冥想”、“脸浸冰水”。或者学我的一位朋友,她说自己连续追了几天“无脑电视剧”之后感觉好多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2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3 | 6万亿美元就要被美国收入囊中 |
4 | 满分学霸惨遭藤校全拒!父亲发帖引爆全网 |
5 | 想不到 亚洲最幸福的地方在这里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
2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3 |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
4 |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
5 |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
6 | 北京突然出手 考验川普的时刻来了 |
7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8 | 比亚迪无锡、成都工厂爆发罢工抗议 |
9 | 传北京4月将有大动作 |
10 | 诡异!中共政治局会议报道不提“习核心”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