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你知道中国每年有多少人被确诊为大肠癌吗?超过了50万以上!
受到近些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生活和饮食习惯改变等多方面影响,大肠癌已经一跃成为了我国最为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也正是受到了它较为高发的影响,网络上关于肠癌的科普类文章越来越多,而在这些内容中,最常提到的一个症状就是:大便次数增多。
那么问题来了,人一天排便多少次是正常,只要大便次数增多,就是癌变吗?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人之所以会排便,主要是因为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并不会完全被身体消化和吸收,有部分物质不能被利用,它们最终在肠道内变成了粪便。而吃进去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到变成粪便的过程,可不是短短数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就能完成的。
有大量研究发现,仅仅是食物在胃内消化的时间就长达了2-3个小时左右。有部分食物,比如蛋白质类、脂肪类、纤维类食物的消耗时间还会更长。从食物进入胃内到完全排空,平均需要5个小时左右。但这仅仅只是食物消化的第一步,接下来食物会进入小肠内吸收营养。
当营养被吸收之后,食物残渣会进入大肠内,大肠黏膜又再次对残渣中的水分、残留的营养物质重新吸收,最终残渣才会变成粪便。因此,仅仅是大便形成,就需要17-48小时!
由于每个人每天的进食习惯、进食量、食物选择类型都不相同,所以具体的排便规律也都不相同。在临床看来,成年人每周的大便次数超过了3次以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排便规律、大便排出的过程十分顺利、大便成形、颜色正常,其实就是健康的表现。
而和肠癌相关的,其实并不是排便次数,而是排便习惯的变化!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患者之前每天都有一次排便,近些天饮食习惯和食物选择也没有改变,但偏偏排便规律发生了明显改变,比如一天内排出了多次大便、大便不成型、有里急后重症状,又或者是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该症状反复持续2周以上都没有缓解。这可能是肠道癌变、癌肿刺激肠道黏膜的结果,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筛查;
除此外,如果患者近期排便规律不仅有异常,就连大便的形态都发生了改变,比如反复排出了小细条、小扁条样的大便,每次大便过后总有排不净的感觉。
又或者是排出了不成型的大便、黏液样大便、粘液混合样血便等,这也可能是肠道癌变的表现。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大肠癌的高危人群为有肠癌家族史、年龄在50岁以上、肥胖、有肠道慢性疾病等人群。
这类人即便是没有任何症状,为了避免肠癌出现而不自知,也需要定期进行相关的肠癌筛查,如此才能不留给癌症任何可乘之机。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印钞机”失灵,中国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 
| 2 | 注意: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10项重磅政策 | 
| 3 | “史无前例” 中共9高官被免职 因子女不愿 | 
| 4 | 喝这款韩国酒后 习近平“表情”被疯传 网友 | 
| 5 | “李在明和习近平的晚宴 传出令人震惊的消 | 
| 6 | 中国区员工1个不留,中国科技圈震撼 | 
| 7 | 中美突传大消息 | 
| 8 | 美女教授的堕落 | 
| 9 | 手放哪里?万斯拥抱柯克遗孀遭热议 | 
| 10 | 中国“大佬”中的“大佬”,骤然离世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