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健康世界 > 正文  

颠覆认知!睡前听音乐不能助眠 还会长“耳虫”

www.creaders.net | 2021-06-29 12:50:58  生命科学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听音乐是很多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个习惯,无论步行、骑车、挤公交还是开车时,都少不了音乐相伴。甚至很多人喜欢在睡前听音乐,认为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入睡。然而,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心理科学)》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表明,如果在睡前听音乐,产生的“耳虫(earworm)”可能会进入人的梦境,影响睡眠质量。

  “耳虫”是一种无意识(不由自主)的音乐想象。当一首歌曲或旋律被重复播放收听后,脑海里会不断重复这首歌(或旋律),挥之不去,甚至还会不自觉的哼唱,像被“洗脑”了一般,就是“耳虫效应”。

  但“耳虫效应”通常是发生在大脑清醒的时候,为什么还会入梦影响睡眠质量?

  “即使在没有人放音乐的时候,大脑也会继续处理音乐,包括在睡眠期间。”美国贝勒大学的睡眠科学家Michael Scullin博士解释到,“听音乐确实能让人感觉到愉悦和放松,但听音乐的次数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生‘耳虫效应’,进而睡眠可能会受到影响。”

  Michael Scullin博士的团队研究调查了听音乐是否会影响睡眠,并深入了解了“耳虫效应”的发生机制。

  这项研究调查包括209名参与者,其中199名参与者他们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睡眠质量、听音乐习惯和发生“耳虫效应”频率的问卷调查,问题包括他们在试图入睡时、半夜醒来时和早上醒来时发生“耳虫效应”的频率等。

  另外50名参与者被带进贝勒大学的睡眠神经科学与认知实验室,在实验室里研究团队试图通过诱导“耳虫效应”的发生,并记录参与者睡觉时的脑电波、心率、呼吸等情况,来确定“耳虫效应”是如何影响睡眠质量的。睡前,研究人员播放了三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分别是《Shake It Off》、《Call Me Maybe》和《Don't Stop Believin》,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听这些歌曲的原始版本或纯音乐(器乐)伴奏版,并反馈他们是否以及何时经历了“耳虫效应”。同时,研究人员分析参与者夜间的睡眠质量是否受到影响。

  结果发现,有“耳虫效应”的人更难以入睡,更容易在夜间醒来,在轻度睡眠阶段的时间也更长。很多经常听音乐的人会发生持续的“耳虫效应”和睡眠质量下降,这与音乐是一种有助于睡眠“疗法”观点相反。

  Michael Scullin博士表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听音乐能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但我们研究发现听音乐多的人睡眠质量反而更差。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器乐类音乐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更大,由器乐导致的‘耳虫效应’是其他音乐类型的两倍。”

  为了避免听音乐对睡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Michael Scullin博士建议:

  1、要适度听音乐,千万不要在睡前听音乐。

  2、如果被“耳虫效应”困扰,可以通过完全专注于一件另外的事情,有助于分散大脑对“耳虫”的注意力。

  3、在临睡前,花5到10分钟写下待办事项清单,帮助放空大脑有助于睡眠,不要做一些对脑力、体力要求很高的活动或其他会干扰睡眠的事情。

   0


热门专题
1
何卫东
6
中共两会
11
苗华被抓
2
俄乌战争
7
大S
12
美国大选
3
川普
8
中美冷战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AI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