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澳洲一项全球首创的研究发现,市面出售的大米中含有大量具有“潜在危险”的塑料微粒(microplastic,又译微塑料),其中即食米的塑料微粒含量更高。研究人员建议,在煮饭前尽量多淘米以减少塑料微粒的污染,并尽量减少食用即食米。
该研究日前发表在《有害物质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其主要作者杰克‧奥布赖恩(Jake O’Brien)博士说,他们发现,如果做饭前仔细淘米可以减少20%到40%的塑料污染。
奥布赖恩指出,他们使用了购自当地商店的日常大米来进行研究,一粒米的长度约为8毫米,而塑料微粒则被定义为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
韩国产的一种即食米,只需用微波炉加热即可食用。(Hyeon-Jeong Suk/维基百科)
昆士兰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和使用的创新方法是基于他们之前对海产品和污水污泥中塑料的研究中所使用的塑料定量技术。
奥布赖恩表示,塑料微粒的含量相对较低,但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仍有待了解。“我认为人们不用担心,但应该有这方面意识。目前,对于食用塑料微粒对人体健康的有害程度还有很多未知,但我们知道接触塑料微粒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他说:“我们希望这项研究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不仅能够研究出如何更有效地祛除大米中的塑料微粒,更是提醒社区民众,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避免接触塑料微粒方面的意识。”
“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的目标是在密度测量的同时引入对塑料微粒大小的研究,塑料微粒的潜在健康影响可能取决于大小。”
该团队通过检测发现,大米中含有的塑料微粒成分多为塑料包装袋、渔网和玩具。
此外,由澳洲纽卡斯尔大学进行的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人们每周平均会摄取约2000块的小型塑料,这些碎片拼在一起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大小。
该项目的高级研究员塔瓦‧帕拉尼萨米(Thava Palanisami)博士指出,大米中含有如此数量的塑料微粒非常令人担忧。“一般来说,塑料微粒的体积越小,对健康的潜在危险就越大,因为它可以进入血液和人体器官中。”
奥布赖恩博士说,尽管这项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已表明,在使用之前仔细清洗大米是降低风险的最佳方式。他还指出,未来的研究将纳入谷物等其它主食。
根据国际环境法中心的研究,进入人体的塑料微粒可能会导致多种健康影响,其中包括炎症以及细胞和身体组织的死亡,而它们又和多种负面健康结果有关,包括癌症、 心血管疾病、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中风。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风云突变,传习近平成立四人小组 |
2 | 温西学区房|现代雅居·雪山景观·禅意花园 |
3 | AI变BI?研究机构爆DeepSeek惨况 |
4 | 67岁夫偷吃50岁闺密 62岁正宫怒告 查出更狠 |
5 | 在美华人狂推Costco“最好吃肉饼”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