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分析了2019-2020年中国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对跨越十余年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变迁进行分析比较。
精神状况不仅反映出了地区差异,在城乡、不同学历人群中也出现了差异。同样,仍以抑郁为例,农村户口人群中抑郁高风险的检出率为16.5%,要略高于城镇人群的抑郁检出率14.0%。尽管城市人群经常因为抑郁、焦虑乃至自杀出现在新闻里,但中科院这份报告提示这种“被看见”程度的差异,是因为农村户口人群的心理状况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而不同学历的调查对象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存在差异,近年来高校抑郁受到了广泛关注,报告显示,大学本科及以上群体的抑郁高风险检出率为13.6%,而中专/大专和高中及以下的群体受到还要高出这一数字,二者分别为16%和18.1%。
不同于城市、高学历人群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精神类医疗资源,低学历、农村人群在精神类疾病方面,长时间处于“失语”的状态。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收入较少,社区基础设施较少,获得政府资助的公共资源和保健服务也较少。此前华中科技大学和乔治亚大学发表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上的文章就显示了,与城市中老年人相比,农村中老年人人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交活动较差。
当时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这可能与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打乱相关,由于许多年轻人搬到城市工作,削弱了农村地区的社区联系。
此次报告将调查对象划分为四个年龄段:18~24岁、25~34岁、35~44岁、45岁及以上。分析发现,随着年龄增加,以中国心理健康表衡量的心理健康指数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8~24岁组的心理健康指数低于其他个年龄段,这一结果提示,青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多发,需要重视青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于2008年进行了首次全国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020年的调查中采用了一部分与2008年调查中完全一致的题目,以便进行跨年比较。
结果显示,人群心理健康意识有所增强,人群对未来5年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呈乐观倾向,其中东部地区调查对象对未来心理健康水平抱有更积极的预期。
基于上述结果,报告中提出要维护和促进国民心理健康,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供给;规范化建设;关注重点对准中西部地区的心理健康资源;加强对低学历、低收入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国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前所未有决定,美废除这个国家的所有公民签 |
2 | 震惊!胡德华因为这个病去世 |
3 | 中国外贸业主哀嚎一片:订单全没了 |
4 | 中南海严重误判 美中彻底脱钩 |
5 | 传川普松口:关税战比预期早结束 时间点曝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北京狂轰 李嘉诚卖港口踢铁板 巴拿马出手了 |
2 | 前所未有决定,美废除这个国家的所有公民签 |
3 | 震惊!胡德华因为这个病去世 |
4 | 中国外贸业主哀嚎一片:订单全没了 |
5 | 中南海严重误判 美中彻底脱钩 |
6 | 传川普松口:关税战比预期早结束 时间点曝 |
7 | 蔡奇岌岌可危?文联韦立被抓 传其为蔡奇情 |
8 | 川普突然宣布… |
9 | 川普宣战 习已方寸大乱 |
10 | 北京最新信号 人民币加速贬值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