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0年前,55岁的陈先生在体检的时候发现了一个2~3mm的胆囊单发息肉,当时陈先生很担心会变成癌症,但当时医生说并不严重,只要定期复查就可以了,陈先生才放心一些。
刚开始的几年,陈先生都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去复查,不过息肉都没什么变化。后来陈先生工作太忙,加上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就渐渐没放在心上。
直到近半年,陈先生总觉得上腹部不舒服,而且消化不太好,才再次到医院检查就医。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定期体检,而“胆囊息肉”可以说是体检报告单上的“常客”。有的人知道后担心得寝食不安,害怕会变成癌症,有的人却觉得无所谓。那么到底胆囊息肉会不会癌变?要不要切除?
所有胆囊息肉都会癌变吗?
众所周知,胰腺癌是危险的“癌中之王”,但有一种癌症却可能比它还危险,那就是被称为“癌症王中王”的胆囊癌。相关数据显示,胆囊癌5年生存率甚至不到5%。
有的人认为,胆囊癌是由胆囊息肉演变而成的,那么,胆囊息肉和胆囊癌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
所谓胆囊息肉,又称胆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胆囊良性疾病,也就是在胆囊粘膜上隆起的“肉疙瘩”。一般情况下,胆囊息肉没有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情况。据国内健康查体统计表明,正常人群中胆囊息肉的检出率仅有5%。
临床上将胆囊息肉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种,不同类型的胆囊息肉有着不同的癌变风险:
1、非肿瘤性息肉:通常不会癌变
临床上绝大多数是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性息肉在胆囊息肉中最常见的,与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直径一般在1cm以内,一般不会癌变;炎症性息肉直径多小于5mm,患者通常还伴有胆囊炎或胆结石,一般也不会癌变;胆囊腺肌症是黏膜上皮及平滑肌的慢性增生造成的,癌变率较低。
2、肿瘤性息肉:癌变风险较高
肿瘤性息肉,以腺瘤性息肉最为常见,有恶变倾向。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常单发于胆囊体、底部,生长较快。
胆囊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它的恶变率大概是10%。可怕的是,如果腺瘤样息肉直径超过1cm,癌变率可高达30%!
胆囊息肉要做手术切除吗?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息肉”就是个可理可不理的小东西,总的来说,大部分的胆囊息肉癌变风险较低,不必过于担心,但至少要保持复查5年。
目前,暂时没有药物可以预防或消除胆囊息肉,而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胆和胆囊摘除2种。
火箭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生周丁华表示,若胆囊息肉患者具备以下任何一项条件,建议尽快检查,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1.有右上腹痛、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2.息肉大于1厘米;
3.超声检查怀疑胆囊恶性肿瘤;
4.息肉基底较宽;
5.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
6.短期内息肉直径增长迅速;
7.胆囊颈部息肉,影响胆囊排空;
8.年龄大于50岁;
9.胆囊多发性息肉样病变者。
胆囊息肉可从饮食上预防
目前,胆囊息肉的发病诱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与高脂饮食、吸烟、胆囊结石、糖尿病、年龄、性别等有着密切关系。在日常饮食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预防胆囊息肉的发生:
1、避免高脂饮食
胆固醇性息肉是最常见的胆囊息肉,少吃高脂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防止胆固醇摄入过多,形成胆结石或胆息肉。
2、每天吃早餐
在早晨,胆囊中的胆汁浓度最高,早餐食用含有煎蛋、坚果等食物,有利于排出胆汁,否则可能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
3、协调脂肪酸比例
胆囊炎症也可能诱发胆囊息肉,而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比例,与炎症反应关系很大。因此,可适当多吃秋刀鱼、沙丁鱼、三文鱼等食物和使用橄榄油、亚麻籽油做饭,有助于控制脂肪酸的比例。
如果患者查出胆囊息肉,最好的办法还是听从医生的叮嘱,了解自己的息肉到底是什么样的性质,如果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遵从医生的建议,避免息肉产生病变,更好地控制胆囊息肉。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谜底揭晓!四中全会公布出人意料 |
| 2 | 四中全会现场 惊人一幕曝光 |
| 3 | 中共四中全会闭幕 高层变局揭盅 中委大塌方 |
| 4 | 习一夜溃败成最危险变数!《日经》重磅分析 |
| 5 | 四中全会闭幕 张升民晋升中央军委副主席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