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个临床案例:
案例一:女,49 岁,阴道流液 3 个月。妇科检查发现宫颈肥大,质地硬,宫颈活检和宫颈管搔刮只取到少量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细胞。
但是盆腔磁共振提示宫颈管内有一个直径 5 厘米大小的肿块,于是在 B 超定位下经阴道穿刺,最终发现为宫颈癌。
活检的病理报告提示:宫颈粘膜慢性炎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宫颈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术。
术中发现宫颈管内有菜花样肿瘤,取出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宫颈鳞状细胞癌,于是再行宫颈癌根治术。
案例三:女,42 岁,阴道接触性出血半年,妇科检查发现宫颈重度糜烂,局部可见直径 1 厘米左右菜花样肿瘤,但活检两次结果均提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 CIN I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 )] 。
于是行宫颈环形电切术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病理提示为 CIN III 级,局部为早期浸润性癌,于是再次接受手术。
读者可能会有疑问,初步检查是癌前病变,怎么最后就变成宫颈癌了?
其实,从宫颈癌前病变到宫颈癌虽然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但是宫颈不同的部位进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当某些部位还处在癌前病变的时候,其他部位可能已经变成浸润癌,也就是真正的癌组织了。
因此,同一名患者身上同时出现两种病变是完全有可能的,特别是一些早期的浸润性病灶,用肉眼看起来和癌前病变差不多,不借助显微镜是很难区分的。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患者年龄大、宫颈萎缩,或者肿瘤位于宫颈管内,就有可能出现外面看起来只是个癌前病变,实际上已经是癌的情况。
这个时候,如果活检的医生经验不足,就有可能只取到癌前病变的组织,而没有取到癌组织,这名患者就会被当做宫颈上皮内瘤变来进行治疗。
好在这些患者通常会再接受宫颈 LEEP 术或者宫颈锥切术,这两种手术范围比宫颈活检大得多,可以将有问题的宫颈组织全部切除,然后再制作成病理切片,重新拿到显微镜下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现原来活检时没有发现的浸润癌病灶,避免了漏诊的发生。
当然,患者的诊断也因此从宫颈癌前病变一下子变成宫颈癌,很多患者因此不得不再次接受手术。虽然再次手术往往需要切除子宫,但是相对于漏诊后延误病情来说,还是值得的。
除了手术以外,还有一些辅助检查也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进行判断,比如盆腔的 CT (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如果患者有宫颈管内的肿瘤,通过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这些病变,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
此外,还有妇科肿瘤标志物,通常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指标都正常,如果发现明显升高了,就要高度怀疑是否同时存在宫颈癌的可能。
总之,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是可以同时存在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早期的或者位于宫颈管内的病变,单靠肉眼难以发现,需要借助阴道镜、宫颈管搔刮、宫颈 LEEP 术或者宫颈锥切术来进行诊断。
这需要医生多用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减少漏诊的发生。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亮瞎眼,原来大家真的误会川普了 |
2 | 重大变革!川普刚刚签令 |
3 | 一片萧条 房子连租都租不出去了 |
4 | 重病? 故意示弱? 习满头白发 网:重大政治 |
5 | 太子党密会 陈一新发文另有内幕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国经济再传重大利空信号 |
2 | 中国痛失140亿美金超大订单 |
3 | 直击上海南京路世茂广场 冷清景象令人震惊 |
4 | 何卫东最新消息流出,习前景不妙 |
5 | 惊叹!这则“谣言”又兑现了 |
6 | 中国经济永久衰退?美女经济学家:大错特错 |
7 | 习自曝要退位 或已身不由已 |
8 | 突发!传火箭军新司令王厚斌被抓 |
9 | 中国大爷大妈们这下慌了 |
10 | 亮瞎眼,原来大家真的误会川普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