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深受溃疡性结肠炎的困扰,2007年9月12日他曾经因病辞职,入院接受治疗。2020年8月28日为避免因为旧疾恶化,他再度宣布辞职。
据记者了解,溃疡性肠炎是消化内科的一个疾病,它和克罗恩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以往的炎症性肠病多见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中国被认为是很少见的,但近十年来在中国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教授陈旻湖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炎症性肠病包括两种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目前,炎症性肠病在全球的发病率为0.5%,估计在2025年病人将会超过500万。”
根据我国统计资料,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高峰年龄是35岁-45岁,克罗恩病的发病高峰年龄是25岁-35岁。前者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后者消化道症状主要是腹泻和腹痛。
得了这个疾病的患者常常会感觉很辛苦。陈旻湖介绍说,它们会使肠道的内层表面变得粗糙和糜烂,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便血和体重下降等症状。
“10年来,炎症性肠病的患者越来越常见,累计这么多年的病例,我们专科门诊随访的病例超过4000例,每一天的门诊都有100多位患者就诊。但是很多人对炎症性肠病并不了解,很难得以正规的治疗。”
不少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据记者了解,目前临床上治疗炎症性肠病仍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常见药物有六大类,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这些药物中有些用来缓解急性发作,有些用来巩固维持,而有些兼有两种功效。
许多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无需行手术治疗,但3/4的患者一生中将需要做手术。当他们出现肠梗阻、肠瘘、肛瘘或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时,就有手术的必要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从美国“逃回”上海 华人亲曝:生活差异太 |
2 | 马斯克组党参加2026选战 民调支持率显示… |
3 | 为什么不建议女生穿瑜伽裤?看看这3组素人 |
4 | 金砖峰会登场,“抗美集团”崩盘了? |
5 | 快讯!川普宣布:靠拢金砖,额外加征10%关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