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艺人高以翔疑因心脏骤停猝死,年仅35岁。心脏科医师萧成仪说,年轻人猝死可能是心脏本来就有问题却不自知,也有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建议民众保持运动,揪出无症状心脏病。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萧成仪下午受访时表示,高以翔猝死消息引起许多心脏科医师讨论,多数医师都认为,高以翔倒地后心脏停止,可能是心因性猝死。
萧成仪表示,心因性猝死的高危险群分成两类,一类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多重慢性病、曾心肌梗塞过的病人,有比较高的风险会猝死;但有另一类病人,相当难察觉,属先天性心律不整,平常可能毫无症状和征兆,虽然少见,但一发病,就是以致命性心律不整表现。
在台湾,一般心血管疾病的好发年龄是男性45岁、女性55岁;但萧成仪表示,先天性心律不整者可能在青年时期就会发病,如20、30岁,可能本来没有运动习惯,突然剧烈操练或考体测而暴毙,这样的憾事时有所闻。但前提都是先有心脏问题,后续其他风险因子,如熬夜、运动等才诱发疾病发生。
萧成仪也说,心因性猝死有很多种可能,但其中较常被注意的是布鲁盖达氏(Brugada)症候群,是一种先天性心律不整的遗传疾病,发生率为万分之5。过去听闻一家人都"英年早逝",可能就与心脏疾病遗传有关。
但是年轻型的心脏疾病并不容易被发现,萧成仪也说,因心律不整未必会有症状,且一般年轻人健检时,也不会特别针对心脏检查。但建议高风险族群、过去家族曾有猝死病史者,应有危机意识,除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也应评估心血管风险,做高阶检查。
有一项很好的评估方式,且不用花大钱。萧成仪说,每个人最好都养成定期运动习惯,尤其应依照年龄制订运动标准,年轻人应该运动的更勤。有定期运动者,一旦身体出现状况,很容易就会因心肺功能降低、容易喘、胸闷而警觉,不会等到"大难临头"才发现。
萧成仪表示,运动应该循序渐进,有些人从无运动习惯,却突然从事高强度运动,就有猝死或其他病症猝发风险;但如果有运动习惯者,并不会因为运动强度提高而猝死,民众不用恐慌。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李天一被判10年出狱后 令人愤怒的一幕出现 |
2 | 惨被拒绝,川普现已骑虎难下 |
3 | 中美突传重磅!紧张局势加剧 北京对川普出 |
4 | 意外逆转!习访东南亚,收到坏消息 |
5 | 血洗!疫情后美股最惨烈暴跌,川普回应惊人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