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据医疗资讯网(Medicalxpress)报道,8月13日发布于《柳叶刀》杂志的一份研究发现,老年人接受非心脏手术后容易出现“隐性中风”,导致患者一年后患认知障碍或痴呆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
本项研究中,Devereaux博士对北美、南美、亚洲、欧洲、新西兰12个医疗中心的1114名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展开调查,在手术后9天内行脑磁共振成像,检查他们是否出现隐性中风。结果发现,隐性中风比显性的中风更常见,老年人中每14个手术后就有一个出现隐性中风,相当于全球每年有300万人患病。术后一年的跟踪评估发现,与普通老年人相比,患隐性中风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在一年内经历认知衰退、围手术期谵妄、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赵伟在接受搜狐健康采访时指出,隐性中风又称为“静默(止)性中风”,也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由于症状轻微,患者往往没有意识到患病,而在脑CT或磁共振成像中可以发现脑内的梗死灶,这些梗死灶会导致大脑功能衰退,出现认知功能下降乃至痴呆。
赵伟分析,有多种因素可造成手术后的隐性中风。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导致小动脉壁出现透明变性,管腔闭塞出现中风,由于病灶比较小,且在非功能区,患者症状轻微或者无症状。第二,患者有大动脉粥样硬化伴有不稳定斑块,在手术应激、麻醉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导致斑块脱落,导致隐性中风。第三,大动脉狭窄的患者,在手术和麻醉的过程中,血压下降导致远端小血管灌注不足,造成隐性中风。此外,围手术期脱水造成的高凝状态也可能对发病起作用。
还有一种与遗传有关的脑小血管病,这一类的患者也许不伴有颈动脉狭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在青中年就反复出现隐性卒中,患者往往因头晕、记忆力下降等就诊,行磁共振检查发现脑小血管病,头CT和核磁共振表现为小的梗死、微出血等。
虽然隐性中风症状并不明显,但老年人的一些症状需要加以警惕。比如经常头晕、头疼,或者出现记忆不佳或者认知功能下降的表现,建议尽快到医院检查,通过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可以发现是否出现了脑部的梗死灶,进一步加以预防和治疗。
赵伟指出,隐性中风无需使用溶栓治疗,但需要加强疾病的预防手段。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慢性疾病,肥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均为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因此这些患者生活中注意控制高盐高糖高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遵医嘱服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之一,睡觉打鼾、常被憋醒的人需要向睡眠医学相关医生(如神经科、耳鼻喉科等)咨询。
赵伟建议,手术后患者患有“三高”或其他慢性病,或是有脑小血管病遗传史的患者及家属平时应多注意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出现异常建议尽快就诊检查。没有症状的人建议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脑部病变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如果这些危险因素不加以干预,脑部认知功能的损害不可逆转。因此,请不要等到症状严重时才去医院治疗,非常可惜。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前所未有决定,美废除这个国家的所有公民签 |
2 | 震惊!胡德华因为这个病去世 |
3 | 蔡奇岌岌可危?文联韦立被抓 传其为蔡奇情 |
4 | 面对川普关税 习近平发出信号 |
5 | 川普:北京若不撤销报复措施 9日起对华加征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