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肝癌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确诊时间较晚,治疗效果差,导致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对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尤为关键。研究表明,肝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病理学、影像学及组织活检对肝细胞肝癌进行确诊,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等用于肝癌的辅助诊断。对于肝癌的检查,甲胎蛋白指标有多大的意义?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甲胎蛋白是甲种胎儿蛋白的简称,是一种糖类蛋白质,主要由胚胎肝细胞所产生,但卵巢囊细胞及胃肠道上皮细胞也可产生。在胎儿出生之后,便不再继续产生,所以,应该除孕妇和新生儿之外,人体内不应有甲胎蛋白的存在。1964年就有人发现肝癌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查得到甲胎蛋白,以后的研究使人们知道肝细胞癌变之后会恢复产生甲胎蛋白的功能,如血中查到一定数量的甲胎蛋白应当考虑有患肝癌的可能性。
甲胎蛋白指标对于肝癌的检查有多大的意义?
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已被医学界公认,其水平变化与是否患原发性肝癌具有高度相关性,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合适的标志物,在肝癌患者中通常作为首选的血清学指标。当甲胎蛋白含量大于400μg/L时,应当考虑患者患原发性肝癌的可能。
目前认为甲胎蛋白检测对于肝癌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监测复发等价值,可使50%到80%左右的肝癌患者得到诊断,其可靠性仅次于病理学检查,使肝癌早期患者的发现率显著提高。
但是目前认为肝癌患者中约有10%~20%甲胎蛋白可为正常(转移性肝癌细胞和原发性胆管细胞型肝癌细胞都不会产生甲胎蛋白),并且不能因甲胎蛋白正常而否认这些类型的肝癌。另一方面,甲胎蛋白也可能出现假阳性,用作诊断依据时应排除肝炎和肝硬化、胚胎源性肿瘤、其他癌症等的假阳性干扰。
总而言之,甲胎蛋白水平可以作为肝癌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但是单一依据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来确诊肝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肝癌的确诊最好结合影像学诊断(首选B超,其次结合CT等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等共同确定。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马兴瑞问题实锤了,更有惊人大事发生 |
2 | 中南海通过香港亲共媒体放风习近平去向 |
3 | 惊爆!习明泽秘恋MIT离婚教授十年 习家炸了 |
4 | 北京突传大消息 |
5 | 最高决策机构12成员曝光 元老重返核心层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