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肠直肠癌发生率逐年增加,但不只是中壮年,年轻民众也必须留意。一名21岁就读大三的台湾陈姓男大生,不菸不酒,饮食也正常,因课业繁重容易紧张,虽偶有腹泻情形,但以为是压力关系而不以为意;日前因血便就医,赫然发现为直肠癌第四期,正持续治疗中。
血液肿瘤科医师呼吁,大肠直肠癌除了饮食、作息不正常等原因导致外,若家族有遗传史也须留意;而即使是晚期肠癌,仍有化疗、标靶药物等方式治疗,能延长患者存活期,提高生活品质。
不少医师更发现,肠癌有年轻化趋势外,年轻肠癌患者恶化速度常较老年人快。
台北医学大学附医副院长李冠德表示,大肠直肠癌威胁大,不只40岁以上族群,连年轻患者都有增多趋势。如上述收治案例,陈姓男大生一来检查时,就发现是肠癌第四期,让男大生相当错愕,在母亲陪同下回诊治疗一年而控制病情。
无声杀手 初期大多无征兆
台大医院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李宜家表示,不少人误以为肠胃道没有不适,就不用检查,但大肠直肠癌是无声杀手,初期大多无征兆,所以须注意饮食等危险因子;若以症状来说,若发现突然变瘦、大便流血时,病情就已相对复杂,得靠化疗等手术方式治疗,但也让患者生活品质变差。
李冠德认为,大肠直肠癌会攀升,主要跟饮食西方化,吃红肉、油炸物等有关,再加上基因变异、家族遗传等危险因子,使肠癌人数居高不下。李冠德说,肠癌早期(O至二)为开刀治疗,即使到了三、四期的晚期,仍有治疗机会,治疗方式以手术、化疗及放疗外,也可使用标靶药物治疗,但仍视患者情况而定。
提早筛检 9成因瘜肉造成
李冠德表示,有些患者使用一、二线标靶药物时,会因治疗时间长而出现体虚、疼痛、呕吐等副作用,进而消极治疗;所幸目前还有新型口服化疗药物,患者初期服用时须注意白血球指数外,副作用少且延长存活期,生活品质也提高,让不少晚期患者愿意尝试。
李宜家呼吁,九成肠癌由瘜肉而来,若能筛检早期发现癌前病变,用内视镜就可切掉,让患者生活恢复常态;若有家族史者,更得有所警觉早期筛检。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快讯!李嘉诚旗下长和突发公告 |
2 | 7-14!比中国男足还惨 8轮0胜沦为垫底 |
3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4 | 国防部暗示何卫东“行踪” 美情报消息引质 |
5 |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
6 | 南京重磅宣布:全面取消! |
7 |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
8 |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
9 | 惊曝:泽连斯基要退出 川普:他会有大麻烦 |
10 |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