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紧绷与疼痛有不同的原因,并不是每一种都是靠拉筋与伸展来解决。
有时候你会觉得身体某些地方紧绷、疼痛,捏起来硬硬的。于是你想要把它捏一捏、伸展、拉筋,想说这样或许会好一点。但是为什么有时候好像有用,有时候又好像没用呢?
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为紧绷与疼痛有不同的原因,并不是每一种都是靠拉筋与伸展来解决。另一种原因是你并没有伸展到真正需要被放松的地方。
伸展无法解决所有的紧绷
或许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说它只是有可能呢?把原本太缩太硬的地方弄软不是天经地义的吗?让我来举个例子说给你听,那就是鼎鼎有名的"髂胫束症候群 ITBS"。
相信有在跑步或是骑自行车的读者们对髂胫束症候群并不陌生,它简单说就是大腿外侧的髂胫束太紧绷,给予膝盖外侧过多的压力而造成疼痛。所以大家可以很容易在网路上查询到很多伸展放松髂胫束的方法。但是不见得总是有效对吧?
那是因为髂胫束其实是和阔筋膜张肌连结在一起的,而髂胫束较坚韧,而阔筋膜张肌较柔软,就像两条连在一起的橡皮筋,一条硬、一条软。所以当你做一些髋关节的伸展时,很有可能只放松了阔筋膜张肌,因为你拉不开髂胫束,而髂胫束会拉着阔筋膜张肌。
实务上来说,伸展阔筋膜张肌对髂胫束症候群还是有效果的,但是我认为这样还是没有处理到髂胫束,所以我会建议用滚筒来直接放松髂胫束,会比拉筋有效。
不要再拉长肌肉了!
刚刚提到的是第一种伸展紧绷区域的一个案例。但是有另一种紧绷,是因为那条肌肉已经被拉长到极限了,所以很紧绷,那你还继续拉长与按摩它,当然没有用啰。还不了解吗?想像一条被拉长到极限的橡皮筋,你还想靠拉更长来放松他不是本末倒置吗?
其实这样的紧绷情况其实很常见,例如大多数的肩颈酸痛、膏肓痛、背痛,多半是因为长期姿势不良,肌肉长期处于被拉长的状态而疼痛。这时候就需要把姿势调整回来,并且把肌肉锻鍊回平衡的状态,尤其锻鍊核心肌群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
主动式抗阻力伸展或许可以帮助你!
这里我想介绍一下主动式抗阻力伸展 (Active Resistance Stretching),这是我不久前在德国筋膜学大师 Robert Schleip 的演讲中学习到的。假如你确定是因为肌肉过度收缩而需要伸展,但是一般的拉筋伸展并没有显着的效果的话,或许这个方法会有效。
我们知道肌肉主要负责收缩的部份是中间的"肌腹",两端的连接着"肌腱"。通常我们被动式的伸展主要会拉到肌腹的部位,还有部分"平行于肌肉走向"的筋膜。至于两端的肌腱,以及"垂直于肌肉走向"的筋膜组织就没有办法被有较伸展。
如果我们在拉筋、伸展的时候,被拉的那条肌肉也主动出力,那么肌腹的地方也会收缩鼓起,就能够较有效拉伸到肌腱,以及垂直于肌肉纤维的筋膜组织。
中医如何看待拉筋?
这是一个十年前曾经很流行的一句话,当时有位中国籍的萧姓作者在台湾宣称拍打拉筋可以治疗许多疾病,这违反了医疗法规,后来他被驱逐出境。当时我正在卫生局服役,对这件事情有很深刻的记忆。人虽然驱逐出境了,错误的观念却在台湾流传下来。
最近得到的消息是那位萧姓作者在英国、澳洲因为一些原因导致糖尿病患的死亡,已经被逮捕。
为什么会严正反对中医有"拍打拉筋治百病"这样的说法呢?
一来是本来就没有一个东西可以治百病,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观念,得了重症不适时却一直拍打、拉筋,延误了就医的时机,那就不好了。
二来是中医讲求的是"平衡"这个概念,不只是内科用药强调平衡,处理肌肉骨骼疼痛与受伤的"伤科"也强调肌肉筋骨的张力平衡。
其中伤科又可粗分为硬式手法与软式手法,前者简单说是用力量让关节、骨骼恢复到原有的位置上;后者则是把肌肉、经筋(类似筋膜的概念)放在张力较平衡的位置来带动骨骼恢复位置。
两种手法没有优劣之分,是依照不同的时机来运用,他们都有相同的目的:骨正筋柔、气血自流。
这其实和现代医学观念是很一致的。肌肉、肌腱的长期紧绷会导致慢性疼痛,也会因为肌力的失衡而进一步造成人体力学结构的异常。反过来说骨架的失衡也会造成慢性痠痛。
中医的伤科其实不是神祕的少林功夫、武当绝学,而是可里合理解释的事情。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北京狂轰 李嘉诚卖港口踢铁板 巴拿马出手了 |
2 | 前所未有决定,美废除这个国家的所有公民签 |
3 | 川普最新表态:我不是故意的… |
4 | 震惊!胡德华因为这个病去世 |
5 | 中科院学者批北京反制政策“像打老婆” 结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