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健康世界 > 正文  

人类完全搞错方向 1个汉堡够吃10天

www.creaders.net | 2019-01-18 13:25:31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佚民综合报道:人类依靠食物才能生存和繁衍。有人主张虫子应该被当做人类食物来源。 为地球和人类的健康着想,科学家们的最新建议是,坚果、水果、蔬菜、豆科植物的摄取量加倍,肉和糖的摄取量减半。

16日,一些科学家宣布,这样的一套“地球饮食”方案可以协助预防减少目前每年全球一千一百万个夭亡案例,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因此减量,地球上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也都可因此得以维持。

“我们目前完全搞错方向”需要大整顿

“我们吃什么?和如何生产这些食物?大抵决定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而我们目前完全搞错方向。”英国伦敦大学的朗恩教授说。

若想在2050年前喂饱与日俱增的全球上百亿人口,人类必须彻底改革目前的饮食习惯。需要开源,也得节流,必须改进食物的生产方式,还得减少厨余的产生。“我们需要一个大整顿,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改善我们的全球食物系统。”

许多致命的慢性疾病都和不良饮食直接相关,包括肥胖、糖尿病、营养不良,和多种癌症。研究者表示,不良饮食在全球造成的死伤人数,比危险性行为、酒精、毒品,和烟草加总起来还多。

这份由医学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出资委讬,集结了来自16国37位专家学者,耗时3年才完成的研究,归结出了最适合人类、地球健康的“地球饮食”,科学家们建议,全球的红肉和糖分摄取量该减半,而坚果、水果、蔬菜、豆科植物的摄取量该加倍。

红肉和糖   摄取量减半

针对不同地区,科学家们也有不同的建议。以北美地区为例,这里的人们吞下的红肉,比平均建议摄取量多出了6.5倍。而南亚地区人们的红肉摄取,则比平均建议量低了一半。

撒哈拉以南地区人们的淀粉类蔬果(诸如马铃薯、树薯等)摄取量需大幅减少,他们的食用量比平均建议摄取量多出了7.5倍。

不过,科学家们在16日简报研究成果时也表示,他们知道让每个人都按照这套方案吃,有一点难如登天。毕竟在食物资源的取得上,全球依然不平等。

“全球约有8亿人口在挨饿,还有更多人因为饮食不良,而面临早夭和各式疾病。”美国哈佛大学的威里特教授说,“如果我们达不到这个标准,至少也该努力试试,越接近越好。”

外国网民:中国人吃米饭是因为食物不够吃?

在国外的问答论坛quora上有外国网民提问道:中国人吃米饭是因为食物不够吃?还有外国网民这样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吃米饭?因为中国人无法准备大量的食物,所以他们在米饭上很慷慨!

任何食物资源都要满足一个条件,即普遍性(这意味着容易获得),对于中国人吃的米饭而言也是如此。水稻是中国环境容易种植的粮食作物,这就像外国人为什么会将牛肉作为主要肉食,是因为有丰茂的草场环境适合饲养牛。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适合中国环境生长的水稻,逐渐形成了中国人习惯吃米饭这种饮食文化。这不仅仅是对一种食物的认同,还是一种饮食上的依赖。

虫子应该被当做人类食物来源?

如果虫子不在你的菜单上你可能是在伤害我们的祖先。来自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文章说,虫子应该被当做人类食物来源。 

这篇发表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的文章并不只是谈到了虫子饮食的好处,还指出人类体内实际上本身就有吃虫子的想法,只不过大部分人都没有充分发现这项潜能而已。

研究小组着手研究了虫子是否适合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消化系统。罗格斯大学博士研究生、该项研究的首席作者Mareike Janiak解释说,长期以来普遍的看法是,哺乳动物没有产生能够分解昆虫外骨骼的酶,所以它们被认为很难消化。但从蝙蝠和老鼠的研究发现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人类完全有能力消化掉昆虫。

吃什么是一门大学问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食物不仅仅只是食物,而是一个地理、历史和文化的集合体,也是“想象的共同体”的重要参与者和塑造者。“米在东亚文化圈中的地位,面包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玉米在美洲原住民文化中的地位—这些食物所指示的意涵,已经超出了维生层面。”对于大时代中的个体而言,食物以其样貌和味道表达了和这个世界的联结,成为承载记忆和情感的重要载体。

从史前时代到原始社会的漫长时期,没有农耕和畜牧,只有渔猎和采集。人们用极其简陋的木制、石制工具甚至徒手徒脚猎捕和采集各种食物,用于果腹充饥。

在距今约1.5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和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慢慢萌发了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在漫长的采集生活中,人类识别和选择了许多可供食用的植物,如大麦、小麦(产面粉)、稻(大米)、粟(小米)、甘薯、玉米等等。

据日本《食物的世界地图》一书分类,后来主要演变形成了西半球美洲的玉米和根茎类饮食文化圈,中亚、西亚、小亚、北非、欧洲的麦食文化圈,中国、印度、日本、东南亚的大米饮食文化圈,黑非洲的杂粮文化圈;中国极北部、欧亚大陆中部西部南部、非洲北部东部、非洲最南部的畜牧地区(一般兼农业);非洲南部局部、中西部局部、大洋洲大部、亚洲极北部、亚洲最北部北冰洋沿岸、北美洲、南美洲最南部的狩猎地区。

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新大陆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特别是欧洲人的膳食结构。

美洲特有的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番茄、辣椒等传入旧大陆欧非亚洲,后来又传入大洋洲;旧大陆的作物水稻、小麦、油菜籽、甘蔗、麻类等,畜禽猪马牛羊驴骡以及鸡鸭鹅等也传入美洲,后来又传入大洋洲。黑非洲在白人到来并殖民移民、一步步沦为殖民地后,也渐渐从渔猎经济、半原始的农牧业跨过了古典农牧业阶段,过渡转型为传统农牧业。

美洲作物在全球的传播和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玉米、甘薯、马铃薯、木薯等粮食饲料作物具有耐瘠、耐旱、高产、抗性强、病虫害少等优点,对近代以来世界的人口持续增长乃至爆炸并维持在目前的70亿水平有重要贡献。

马铃薯和番茄分别在英伦三岛和意大利的广泛普及是新大陆作物改变欧洲人饮食偏好的两个突出事例,甚至在几个世纪后的今天,渐渐演变为当地饮食文化的显著标志。马铃薯是有毒的茄属植物家族的异类,从新大陆引进欧洲,成为英伦三岛重要的主食和营养来源。1845至1849年的爱尔兰大饥荒,一百万人饿死,一百万人移民,肇因就在于作为主要营养源的马铃薯大幅度患病减产。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